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42993
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
     【摘 要】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講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重点阐述了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从教师提升积极因素、利用积极课堂提升学生认知和创建积极正向的学校教育,以期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大学生有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基础,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利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最终成长为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性人才。教师要转变思想,将积极心理融合到日常教学和自身行动上,不断影响学生,令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成长为社会需求人才。

    1 积极心理学的介绍

    积极心理学最早产生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提出积极心理的概念,与消极心理相反,积极心理强调主体在积极心理暗示下,采取的积极性行为。积极心理学可以提升人的心理韧性和责任感,遇到挫折也能从容面对,进而提升人们生活舒适性和质量,将其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积极心理学在三方面有所研究,为:积极主观体验、积极品质和积极组织文化。在心理学界,重视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预防和干预消极心理。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当下,思维、情感和认识上有突出的特征,并且大学生的心理所处特殊阶段,需要具备良好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培养工作很重要[1]。

    2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原则

    2.1 以生为本

    该原则是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视野下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原则,高校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