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686
关注急诊内科疾病谱的演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廖晓星
第1页

    参见附件(264KB,2页)。

     目前,我国尚未全面实施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大多数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医师仍然分为急 诊内科和急诊外科,分别处理成人非创伤性急症和创伤性急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 会经济结构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相应地,我们每天面对的急危重疾病 谱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1心脑肺血管血栓性急症的比例增加

    迄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医院急诊科,以发热合并其他症状就诊的患者仍然处于首位,即感染性疾病仍然是急诊科的主要病种,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明显不同。说明我国社区医疗保健制度尚不完善,国民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不足。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性疾病的年轻化,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和急性肺栓塞为代表的心脑肺血管血栓性急症患者的比例正逐渐增加。

    客观地说,许多急诊内科医师处理血栓性急症的能力不如处理发热性急症。由于这类急症的救治过程牵涉到心内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的问题,急诊科医师可能认为自己的作用不大。实际上,这些急症都有高度的时间相关性,时间上的延搁和诊断能力不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预后。

    以急性心梗为例,有多种因素造成了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延迟:不能正确识别胸痛的特点、没有及时描记心电图、缺乏床旁检测方法、医生不熟悉处理流程、交费取药及办理住院手续耗费过多时间等。有鉴于此,1981年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胸痛诊治中心”,其目的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正确检出率,尽量缩短从确诊到干预(药物、介入和手术)的时间,此举大大提高了对胸痛患者的救治质量[1]。这种做法类似国内医院急诊科的心血管“绿色通道”,但重点更突出,衔接更紧密,流程更顺畅。

    针对我国中老年人群以脑血管中风为突出死因的现状,国内有医院建立“脑卒中单元”,也是为了减少诊治过程的中间环节,使患者尽早从针对性治疗中获益。有文献报道:实施卒中单元管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由平均8.98分降为3.75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由48.45分增加81.00分,卒中的临床痊愈率由36.5% 提高到65.8%[3]。因此,急诊科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心脑肺血管血栓性急症的绿色通道,不断提高医师对此类 急症的警觉性和处置能力。

    2急性中毒的种类多样化

    近年,在我国急危重疾病构成比中,急性中毒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有些地区的急诊疾病谱 中排到了第2至3位。据卫生部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城市居民中,中毒伤害发生率为 18/10万,农村为70/10万,因中毒致死占总死亡率的10.7%[3]。

    社会结构的转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迁移数量的激增,以及“亚健康”人群比例的升高,成为急性中毒患者数量增加的社会原因。而相关部门对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农药、除草杀虫剂、精神性药品的监管不力,又使急性中毒的种类多样化。

    目前,中毒的原因已由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逐步转变为多样化,其中药物(如安眠药)、除草剂(如百草枯)、灭鼠药和毒品中毒尤引人关注。药物中毒中的中草药中毒也不容忽视[4]。此外,集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酒精中毒在城市也日益多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