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77970
螺旋CT在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
     颌面部创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并且损伤程度更严重,更复杂,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恢复口腔颌面部的形态和功能是医患双方都比较关心,并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人们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以往颌面部各种骨损伤的诊断多依靠x线平片,现在尤其在急症诊治时通过螺旋CT可快速准确地采集、获得、重建颌面部软硬组织任意部位、任意角度的三维形态结构,获得高质量的3D图像。今天,根据其明确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和类型等,能更准确地进行手术设计和模拟。笔者自2003年以来将螺旋CT应用于颌面部骨折的诊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33岁,中位年龄29岁。

    1.2仪器与方法

, 百拇医药     采用东软C3000DUAL螺旋CT机(沈阳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扫描时用头托固定头部,进行层厚为3 mm,重建间距1.5 mm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形成立体图像。

    2 结果

    在就诊的患者中,颧骨骨折37例,上颌骨骨折39例,眶骨骨折9例,鼻骨骨折8例。临床典型表现为内眦距增宽、鼻畸形、眼球内陷或下陷伴复视。

    4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颌面部口内外创面一期愈合41例,占95.34%;二期愈合2例,占4.66%。面形及张口、咬颌功能恢复正常,眼球陷没得以改善,复视消失,但麻木程度短期改善不明显。

    3 讨论

    面中部骨折包括颧骨、颧弓、眶底、鼻骨及上颌骨骨折。由于诸骨的形态不规则,骨质薄弱,骨缝多,故在受到外力后常发生严重移位的多发性骨折,也可同时伴有颅底和下颌骨骨折,损伤广泛,治疗难度大。可有颜面肿胀、出血、眼球内陷或下陷伴复视、眶周血肿和球结膜出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障碍、鼻额角形成、内眦距增宽、牙齿咬颌异常、上颌骨异常活动等多种明显的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螺旋cT在急症治疗中可快速、准确地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等。尤其在头面部损伤较重的患者,术前频繁地翻动患者会增加二次损伤的机会,而且伴发颅脑或全身并发症者往往不能提供多种标准的拍摄位置。螺旋cT采用连续扫描,不需要特殊体位,可快速、准确地确定骨折的部位、性质、移位情况,从而为创伤早期施行简单的外科手术提供了依据,不仅有利于进行损伤控制,稳定伤情,减少生理潜能进行性消耗,而且还可以及时、准确、直观、完整地为确定性手术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手术设计和模拟,减少操作盲目性。

    螺旋CT使骨折的定位及形态确定更为准确。以前通常采用普通x线照片进行骨折定位,华特氏位、侧位及曲面断层片这几种照片反映的都是某一位置各层组织的重叠投影,不能直观反映骨折线及其邻近结构关系,并有变形扩大和重叠的缺点。螺旋cT扫描能以ssD(三维表面遮盖法)立体旋转成像,避免了重叠,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碎片的形态、大小、成角方向。MPR(多平面重建)可以从不同平面显示骨折周边肌肉软组织肿胀,碎片骨与体表的深度,与骨折骨主体的解剖关系,从而可明确骨折片来源、骨碎片移位程度以及碎片与周围组织关系,可更加准确、直观地展现骨折线的位置、方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使临床医生获得更多客观依据。另外,螺旋cT三维图像可以准确直观地显示上下颌咬颌关系,对评价下颌骨升支部及髁状突骨折的类型、移位、颞颌关节脱位、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前后的效果评价等,具有独特的优势。
, http://www.100md.com
    螺旋cT在显示病变的部位、与周边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对密度的分辨率上,明显优于x线平片,但对于微小骨折三维图像易于漏诊,因此诊断时还需要互相参照、综合分析,以达到三维空间准确定位的目的。三维成像、多平面重建成像在扫描技术的利用上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扫描层厚及重建间隔是明确诊断的重要前提,层厚、层间距及螺距的选择直接影响图像的分辨率与清晰度。在三维成像中,适当的阈值对骨骼解剖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结构的显示尤为重要,并且还能避免假象和伪象。

    螺旋cT对骨折全貌、骨折断端及其移位程度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螺旋cT避免了传统x线检查方法中结构重叠的问题,可在横断、冠状以及矢状面上分别进行观察,可明确骨折线的位置、方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空问位置关系,对面中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邵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