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611075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4.029

    作者单位: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曾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医学科(郭树彬)

    通信作者:郭树彬,Email: Guosb@pumch.cn

    从1967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被报道[1],人们逐渐发现各种肺内或肺外疾病导致炎性介质泛滥,肺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受损,无论成人或者儿童均可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肺顺应性减退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随着人口老龄化,ARDS已经成为严重的疾病负担[3]。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有助于ARDS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深化人们对ARDS发病机制的认识[4]。生物标志物应该是能够反映正常生物学过程或疾病过程或机体对药物治疗反应的客观指标[5]。理想的疾病标志物总是与重要发病环节相关联的,具有生物学合理性。目前,对ARDS标志物的探索主要是基于对以下发病机制的认识。

    1 炎性损伤与凝血、纤溶异常

    肺内炎症反应可以是针对局部感染的防御性反应,也能继发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炎症因子作用网络以及炎症、凝血、纤溶通路的交叉对话共同参与ARDS发生发展[6]。细胞因子检测在ARDS诊断方面总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 ......
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