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06300
快速房颤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致急性全心衰竭一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5.009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天津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13ZCZDSY01400)

    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通信作者:刘长乐,Email:lcl1979_2001@163.com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指长期心动过速引发心脏扩大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一旦心动过速终止,心功能异常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当前TIC流行程度远远超过所认识水平,发病率至今缺乏统计数据,本文报道1例导致急性严重全心衰竭的TIC病例。

    患者男性,73岁,主因间断心悸7年余,反复喘憋2周,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器质性心肺病史。快速房颤病史2年,仅口服美托洛尔50 mg/d控制心率后自行停服1年余。查体: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发绀,甲状腺无肿大,双下肺可及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脏浊音界扩大,心率150~170 次/min,律绝对不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蛙状腹,移动性浊音(+),肝肋下3指可触及,剑突下4指可触及,双下肢重度水肿。ECG示:快速房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生化指标:FT3、FT4、TSH、CTnI、CK、CK-MB、血常规均正常,BNP 1 100 pg/mL。X线胸片:心界两侧扩大,心胸比例 0.69。2年前超声心动图(UCG)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异常,本次入院UCG:左心房前后径(LAD)52.2 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6.5 mm,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34.6 mm,肺动脉收缩压(PAP)46 mmHg,室间隔厚度10.1 mm,左室后壁9.34 mm,射血分数(EF)33%,左室下、后壁呈无动力性改变,其余室壁呈极低动力性改变,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冠状动脉造影(CAG)示:无明显狭窄。入院诊断:心力衰竭原因待查?治疗用药:地高辛0.125 m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呋塞米20 mg/d;螺内酯20 mg/d;氯沙坦钾片50 mg/d;华法林2.5 mg/d抗凝治疗。1周后患者静息心率控制在70~100次/min。2周后患者喘憋症状未再发作,外周循环淤血消退,复查UCG:LAD 45.6 mm,LVEDD 54.6 mm,RVEDD 29 mm,PAP 29 mmHg,EF 43%,左、右室各室壁运动较前明显改善。临床诊断:TIC。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TIC指由于规则和(或)不规则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过快引发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恢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心功能。这一概念由Brugada于1991年最早提出[1]。TIC可分为“单纯性”和“非单纯性”两种类型,前者指心动过速是导致心功能异常的唯一病因,经治疗恢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心功能常恢复正常;后者则是已患有基础心脏病,心律失常和基础心脏病协同致心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经有效抗心律失常治疗后心功能可部分改善。本例患者既往无明确心脏病史,心室率得到控制后仅2周心腔内径已逐渐缩小,EF较前增加,属于“单纯性”TIC。导致TIC的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上速、室速、甲亢和胰高血糖素瘤所致的窦速,其中以慢性房速、慢性房颤、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TIC的诊断多为回顾性,即异位心律在恢复窦律或心室率得到控制后,损害的心功能在有效治疗数天至数周后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在3~6个月改善程度最大。TIC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当其他原因不能解释左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伴持续性心动过速时需考虑其可能性[2],其他形式的心脏病也可与TIC并存。诊断TIC需与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相鉴别。本例患者UCG显示LVEDD相对较小、室壁厚度正常、CAG(-),且患者在积极控制心室率后心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尚不考虑以上鉴别诊断。TIC治疗目标包括:①尽可能恢复窦律;②未恢复窦律者尽可能控制心室率。治疗方法包括:①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取决于心律失常类型,考虑本病例为长程持续性房颤,选择洋地黄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并达到了较好效果;②非药物治疗。目前认为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速、房颤和室速相关TIC最理想的方法,可在治愈或控制心律失常的同时改善心功能[3]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Brugada P. Chaga’ disease and tachycardiomyopathy [J]. Arq Bras Cardiol, 1991, 56 (1): 5-7.

    [2] Ahmadi A, Zolfi-Gol A, Arasteh M.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 [J]. ARYA Atheroscler, 2014, 10 (3): 175-178.

    [3] Gupta S, Figueredo VM. Tachycardia mediated cardiomyopathy: pathophysiology, mechanisms,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J]. Int J Cardiol, 2014, 172 (1): 40-46.

    (收稿日期:2014-12-19)

    (本文编辑:郑辛甜)

    p492, http://www.100md.com(张爱雪 袁如玉 李广平 刘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