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66861
黄庭坚拜船工为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养生月刊》 2007年第3期
     黄庭坚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他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平分秋色,世称“苏黄”。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为宋代四大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重要地位。黄庭坚擅行草,初以北宋书法家周越为师,后又取法于颜真卿、怀素、杨凝式。尤得力于《瘗鹤铭》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其传世书法杰作有《华严疏》、《松风阁诗》、《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和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等。

    相传黄庭坚别具一格的书法特色,除他本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取法于古人书法艺术的精髓之外,他还得力于船工划桨时全身力到,逆水挥桨的启迪,就象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得草书之法一样令人称绝!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他初涉书法以王羲之《兰亭序》为兰本,每日摹临不辍,可谓废寝忘食,自以为得王羲之《兰亭序》神韵,但是他的习作给人家看了,人家说他不像王羲之,他却大笑道:这才真是王羲之哩!黄庭坚的意思是学王羲之要在用笔方法上去学,可不必循规蹈矩地一味地学王羲之书法的外形,他学杨凝式的字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取其笔法;不一味摹仿他的字形。为此,黄庭坚专门写了一首诗推销自己的独特见解。这首诗这样写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黄庭坚的见解是很精辟,很深刻的。

    据传,黄庭坚形成自己的书法特色是一次从水路乘船到四川宜宾的路上。那一段,黄庭坚因事去四川宜宾,在行旅中他仍不忘带上自己心爱的笔墨纸砚。读书、做诗、写字是他行旅中的必修课。揣摩书法的笔法、章法是他每天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机缘,黄庭坚在途中,他看到船工们在划桨,觉得桨在水中拨水的动态是多么有节奏,多么地自然生动啊,尤其是逆水划桨时,船工们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到这支桨上面了。但见桨在水中哗哗地划,船儿在逆水中奋勇向前,裸露着古铜色肌肤的船工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船的行走去向,这生动的划船场面使黄庭坚受到震撼,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琢磨着。他仿佛看到船工手里握着的船桨是支大毛笔,而宽阔的江面如同一张大纸,这些船工在不停地划桨中,“写”出无数优美、灵动、奇险的字来。黄庭坚观船工划桨,悟得书法的笔法,兴奋得向船工连连作揖,船工们不解其意,问其所以然?黄庭坚说:“你们是我的老师!”船工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黄庭坚笑而讲出了他看船工们划桨,懂得了写行草书要象船工划桨那样挥洒自如,均匀有力,气势宏大的体会,船工们恍然大悟。

    黄庭坚写字很用功,他写字时常常磨一大池墨,写完才罢手。他常觉得自己的字没写好,偶尔觉得是佳作便高兴得象个小孩子似的乐不可支。黄庭坚在建中靖国元年曾看到自己以前写的一轴字,便题了一段话在后面:“观此卷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亦喜中年来书字稍进耳!”由此可见他在书法上好学不倦的精神。, 百拇医药(张 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