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98412
高枕无忧

     源出《战国策·齐策四》,说的是孟尝君的故事。孟家养有门客三千余人,其中有位叫冯谖的。有一次,冯去薛地为孟尝君讨债,他不但什么也没有讨回来,反而烧了所有借债人的借据,说这是“以为君市义也”,弄得孟尝君哭笑不得。不久,孟尝君因得不到齐王的重用而回到了他的封地,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拥戴他:“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他这才意识到这是事先冯谖为他买了“义”——人心的缘故。冯谖进一步劝他说,您虽然目前在薛地站住了脚,但这还是很不够的。“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孟尝君听了冯谖的话,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后来果然成就了大事业。在后世的应用中,“高枕无忧”逐渐演化出“高枕无虞”、“高枕不虞”、“高枕勿忧”、“高枕无事”、“高枕寝安”、“高枕安卧”、“高枕而卧”等多种类似的说法。

    追述词义,“高枕无忧”本意是垫高枕头睡大觉,后来才被引伸为无忧无虑或丧失警惕性的。这说明,古人首先认识到的是枕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从人的睡眠过程看,枕头的高低和质地对人的睡眠质量的确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一生好学,为了能多挤出点时间读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37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养生月刊》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