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4522
濒湖茶说(1)

     释名

    苦[木荼]: [木荼]途二音,唐本。

    槚: 《尔雅》。

    蔎:音设。

    荈:音舛。

    集解

    颂曰:郭璞云: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一名荈,蜀人谓之苦荼。陆羽云:其名有五:一荼,二槚,三蔎,四茗,五荈。时珍曰:杨慎《丹铅録》云:茶即古荼字,音途。《诗》云: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也。颜师古云:汉时荼陵始转途音为宅加切,或言六经无茶字,未深考耳。

    《神农食经》云:荼茗,生益州及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恭曰:茗生山南泽中山谷。

    《尔雅》云: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似卮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

    颂曰:今闽、浙、蜀、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通谓之荼。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饮,与古所食殊不同也。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嘉木,自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芦,叶如卮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棕榈,蕊如丁香,根如胡桃。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壌,下者生黄土。艺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阳岸阴林,紫者上,緑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者上,舒者次。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于烂石之间,长四五寸,若蕨之始抽,凌露采之。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于枝颠采之。采得蒸焙封干,有千类万状也。畧而言之,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如犎牛臆者廉沾然,出山者轮囷然,拂水者涵澹然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养生月刊》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