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百岁寿星的养生异同探秘(2)
文中记叙了作者和她的家人从戊戌变法(1898年)到1995年春近100年的往事,正确入微的记忆,令人惊叹不已。百岁寿星阿椿在退休以后,以书为伴,潜心学术研究和科普写作,先后出版了《四部精萃》、《知识与趣味》、《科学的卫生经济》、《人生百岁》等书,读书写作使他精力充沛,青春长在。
去芜存精继承发展
养生之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江水永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达,知识的积累,养生之道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人们在实践中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养生学,逐步克服时代的局限性,在科学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使各种养生法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使之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从“导补术”到“保健品”饮食,是维持生活的基础。合乎人体营养的饮食,是延长人类生命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早已被古人所意识。明代116岁的无暇和尚在26岁时就到了九华山。在山上的一个天然岩洞中穴居修行。他长期采集黄精、党参及野果等,每日蒸晒三次,仅在清晨食用一餐,作为“导补”,以饱终日。无暇和尚在山上的条件甚为艰苦,为何还能如此长寿?后人分析:服用黄精是其主要原因。转眼间,几千年过去,古人用天然的动植物作为补品早已被现代的保健品所取代,人们在有营养及富含微量元素的动植物中提取精华,做成针剂、片剂或口服液等,投放市场,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不少百岁寿星经常服用保健品。如上海的“百岁股民”储士芽老太晚年长期服用某种口服液,并认为“效果蛮好”。
, 百拇医药
从“喝茶”到“科学用茶”话谈千古事。茗沏一壶茶。茶是人们的常用饮料,被誉为“国茶”实不过分。关于饮茶的祛病保健、养生益寿之功效。历代典籍多有载述。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便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话不免有些夸张,但其主旨还是强调茶药同源。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他的禅语中,就有“吃茶去”这一条,以此来诠释“平常心是道”。有旧联云: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回归可缓,试闲吟陌上花开。想象一下:这种情趣该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悠闲、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韵致。那么,茶叶究竟为何能使人长寿?现代科学给了您最好的解释: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P等药理成分。咖啡碱能促进人体发汗,刺激肾脏,有强心、和胃、利尿、解毒的作用。与茶多酚协调,还可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提高,并有防止心肌梗死的作用,并可通透血管。此外,茶还有提神、抗菌等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饮茶习惯已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随着科技的发达,各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保健茶也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如美容茶、减肥茶、健身茶等等。用茶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如“中国百岁长寿老人”之一范香秀的枕头就与众不同,她将泡茶饮用过的茶叶晒干后装入枕中,和上谷子和少量的茉莉花茶。拌匀,然后装入枕中。有药书说:这种用茶叶做枕芯的枕头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鼻炎、感冒头痛、暑热等皆有好处,可见范香秀的“茶枕”是不无道理的。
, 百拇医药
从“个人养生”到“社会关怀”在历代记载百岁寿星的典籍上,我们只见到他们如何注重个人养生,却很少见到古时候的家庭养老以及社会是如何去关爱这些寿星的。就连古籍上记载较多的东汉百岁名医华佗、元末明初150岁的著名养生家冷谦等人也莫不如此。也许。这和时代的局限有关,著书者只注重了“主体养生”而忽视了“客体养生”。如今,尊老敬老已是社会的公德,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些百岁寿星在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下,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样的爱心关怀远比寿星的“养生之道”来得重要。上海市崇明县的百岁伉俪张宗英(104岁)、黄藕新(103岁)结发姻缘已有80余年,育有五子二女。1998年,黄藕新因病住院,其子女和小辈轮流照顾老人,就连70岁的大女儿也从北京赶到崇明来陪伴老母,住在上海的几个子女更是三天两头赶到崇明来照料老人。不久,老人转院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原在该院退休的二女儿便充当了“特别护士”。居委会和街道也多次来看望老人,并给他们送上慰问品。老人感叹地说:“生活在新社会,真是太幸福了。”
“人活百岁不是梦,不慕神仙只仰道”。让我们大力探索古今养生之道的异同,廓清养生道路上的种种迷雾,打开自我保健的大门,找到长寿奥秘的钥匙,攀登上“百岁人生”的颠峰!, 百拇医药(亚 明)
去芜存精继承发展
养生之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江水永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达,知识的积累,养生之道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人们在实践中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养生学,逐步克服时代的局限性,在科学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使各种养生法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使之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从“导补术”到“保健品”饮食,是维持生活的基础。合乎人体营养的饮食,是延长人类生命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早已被古人所意识。明代116岁的无暇和尚在26岁时就到了九华山。在山上的一个天然岩洞中穴居修行。他长期采集黄精、党参及野果等,每日蒸晒三次,仅在清晨食用一餐,作为“导补”,以饱终日。无暇和尚在山上的条件甚为艰苦,为何还能如此长寿?后人分析:服用黄精是其主要原因。转眼间,几千年过去,古人用天然的动植物作为补品早已被现代的保健品所取代,人们在有营养及富含微量元素的动植物中提取精华,做成针剂、片剂或口服液等,投放市场,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不少百岁寿星经常服用保健品。如上海的“百岁股民”储士芽老太晚年长期服用某种口服液,并认为“效果蛮好”。
, 百拇医药
从“喝茶”到“科学用茶”话谈千古事。茗沏一壶茶。茶是人们的常用饮料,被誉为“国茶”实不过分。关于饮茶的祛病保健、养生益寿之功效。历代典籍多有载述。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便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话不免有些夸张,但其主旨还是强调茶药同源。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他的禅语中,就有“吃茶去”这一条,以此来诠释“平常心是道”。有旧联云: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回归可缓,试闲吟陌上花开。想象一下:这种情趣该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悠闲、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韵致。那么,茶叶究竟为何能使人长寿?现代科学给了您最好的解释: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P等药理成分。咖啡碱能促进人体发汗,刺激肾脏,有强心、和胃、利尿、解毒的作用。与茶多酚协调,还可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提高,并有防止心肌梗死的作用,并可通透血管。此外,茶还有提神、抗菌等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饮茶习惯已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随着科技的发达,各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保健茶也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如美容茶、减肥茶、健身茶等等。用茶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如“中国百岁长寿老人”之一范香秀的枕头就与众不同,她将泡茶饮用过的茶叶晒干后装入枕中,和上谷子和少量的茉莉花茶。拌匀,然后装入枕中。有药书说:这种用茶叶做枕芯的枕头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鼻炎、感冒头痛、暑热等皆有好处,可见范香秀的“茶枕”是不无道理的。
, 百拇医药
从“个人养生”到“社会关怀”在历代记载百岁寿星的典籍上,我们只见到他们如何注重个人养生,却很少见到古时候的家庭养老以及社会是如何去关爱这些寿星的。就连古籍上记载较多的东汉百岁名医华佗、元末明初150岁的著名养生家冷谦等人也莫不如此。也许。这和时代的局限有关,著书者只注重了“主体养生”而忽视了“客体养生”。如今,尊老敬老已是社会的公德,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些百岁寿星在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下,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样的爱心关怀远比寿星的“养生之道”来得重要。上海市崇明县的百岁伉俪张宗英(104岁)、黄藕新(103岁)结发姻缘已有80余年,育有五子二女。1998年,黄藕新因病住院,其子女和小辈轮流照顾老人,就连70岁的大女儿也从北京赶到崇明来陪伴老母,住在上海的几个子女更是三天两头赶到崇明来照料老人。不久,老人转院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原在该院退休的二女儿便充当了“特别护士”。居委会和街道也多次来看望老人,并给他们送上慰问品。老人感叹地说:“生活在新社会,真是太幸福了。”
“人活百岁不是梦,不慕神仙只仰道”。让我们大力探索古今养生之道的异同,廓清养生道路上的种种迷雾,打开自我保健的大门,找到长寿奥秘的钥匙,攀登上“百岁人生”的颠峰!, 百拇医药(亚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