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804087
对食物的属性莫拘泥过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养生月刊》 2009年第6期
     那是乍暖还寒的春天,一位老先生不慎得了肺炎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温38℃,按医嘱,他吃流质饮食,当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送到床边时,老先生不高兴了,当即要求调换鸭汤。病床护士把营养师请到床边,营养师听罢一愣,医院的流质食谱从来也没有喝鸭汤的先例啊!营养师提出换牛奶如何?也不行,因为老先生饮牛奶后会“滑肠”,引起腹泻(这是乳糖酶缺乏之故)。幸亏患者家属出来打圆场,家属当然知道老先生的脾气,已事先熬好了绿豆汤,这才解了围。

    祖国医学认为,食物有“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和“平性”等区分,按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人们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食不同属性的食物,即“辨证施食”。这位老人是谨按食物的属性进食的,他认为自己得肺炎发高热,是“热性病”,理应吃寒凉属性的饮食,如喝了温性的鸡汤,病会加重,故执意要求调换鸭汤,在他看来,这是合情合理的事。这个理论,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如果在具体进食时过于绝对化,不但不可取,甚至会被不讲究这一套理论的人当作笑话。

, 百拇医药     一波刚刚平息,老先生又一次不高兴了,原来一位亲戚来探病,送来一大袋橘子,老人顿时紧皱眉头,因为橘子是温性食物。可是又不好发作,人家来探病毕竟是好意。老先生可能不知道,这位亲戚在选购食品时,已在水果摊前犹豫了一阵子。患肺炎住院,当然送水果最合适,如买梨,怕老年人忌讳“离”、“生离”;如买苹果,怕忌讳“病故”;如买香蕉,又怕有的人“滑肠”。最后,才选购了红彤彤的橘子,他根本没有想到橘子的食物属性。

    现在,新型食品多得难以数计,它们是什么属性呢?先说说西红柿,它是一种很大众化的普通蔬菜,已算不上是新型食品,可是古人还不知道西红柿是何物。古人留下来的经典书籍中当然不会有西红柿,更不可能提到鲨鱼软骨粉和昂立一号。目前市场上的新型食品,有的是纯粹的“舶来品”,有的是从国外引进后在国内栽培的。姑举一些人们日常能见到的食品如蛇果、新奇士橙、红毛丹、红提、夏威夷果、开心果、腰果、紫甘蓝、美芹、西兰花、无土栽培的小番茄……即使是营养学专家或学富五车的老中医,恐怕也弄不清它们究竟是什么属性。
, 百拇医药
    如果凭想象,像西红柿、深海鱼油制品、大豆卵磷脂、酸牛奶和调理肠道的活菌制剂等人们常吃的食品、保健品,没有听说有人在食用后出现偏寒、偏热等反应,那么不妨把它们列为“平性”之品;“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可列为“热性”食品,但是如参照鸡肉、牛肉,则也不妨算是温性食品;冰淇淋当然是寒性了;开心果和腰果等硬果类,可参照核桃仁,也算是温性食品;美芹则当它是凉性食品吧。

    笔者上述“分类”法,可能被顶真的人斥为没有根据。那么古书上所说的食物属性根据何来?也仅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未必句句都对,可作为参考而已。且举一例:冰是寒性的,水是平性的。如果把冰(或冰水)煎药,再把普通的水煎药,用来治疗咽喉炎,两者对比,会有什么区别?

    笔者认为食物属性涉及中医学说中的一部分,虽然“药食同源”,但药与食毕竟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对治病的中药,当然一定要讲究其属性,而对食物的属性可以知道一些,但不必过于顶真。有的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照样“夏吃羊肉”,不见得就会“上火”,而不像我们中国人谨守“冬吃羊肉”的规矩。且不说欧美国家,在东瀛日本,产妇在分娩后的次日,在食谱中就有冰淇淋,这是一位远房侄女所说的亲身经历。

    本文所提到的这位老先生确实相当“执着”,这是笔者在病区里碰到的真人真事,并非虚构。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少数人在小心翼翼地按食物的属性吃东西,如说他们过于拘泥,又似乎话重了一点,那么就说一句不必认真过分吧。, 百拇医药(袁秉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