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通利 健康常存
小便的正常包括排出顺畅,小便清洁无杂质。中医理论中小便与肺、肾、膀胱的关系比较密切。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司二便,为水液排出的关口,而且肾主水,是整个水液代谢的原动力,调节着每个环节的功能活动。膀胱藏津液,津液中之余浊部分,经气化而排出为尿。小便的通利与否,与上述脏腑组织的功能息息相关。人们对小便排泄的重视也是由来已久的。水液代谢以通畅调和为顺,不可滞留,《黄帝内经》中就有“通调水道”之说。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养身杂记》中指出:“要长生,小便清;要长活,小便洁。”《老老恒言·便器》也说“小便惟取通利”。小便的情况可以反映身体水液代谢和脏腑功能的情况。小便清利、洁净,表明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水液代谢正常,其中的糟粕也能够排除干净;小便如果排除有障碍,或小便中有杂质,或混浊,或颜色加深,或有特殊气味,就说明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因此,小便能排除水液代谢中的毒素和废物,反映脏腑代谢功能的正常与否。保持小便清利、清洁也就有益于健康。
小便的正常与否是反映我们身体状况的风向标。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不排尿或排1次。一昼夜的总尿量在1000~2000毫升。当然,尿量和排尿次数的多少还受到温度、饮水、出汗和年龄等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但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小便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情况,小便的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及时发现,及早就医就能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进一步发展,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注意小便的情况可以从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排尿异常感三方面观察。
, http://www.100md.com
一是排尿次数:若出现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时时想解;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甚至排不出尿的情况。排除精神、情志的因素,可能与膀胱或前列腺、肾脏有关系。
二是排尿量:如果出现一昼夜的尿量明显增多,远远超过正常量,或尿量过少,明显少于正常尿量。排除饮水的因素,可能与肾脏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三是排尿异常感:尿道涩痛。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甚至小便涩滞不畅。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表现或者肾脏或膀胱结石排出时损伤尿道产生。小便排完之后还有余尿滴沥不净的感觉,多与膀胱或前列腺的功能异常有关。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排出,除精神刺激外,多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遗尿,就是指超过3岁小儿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多与小儿发育、营养情况有关。
上述情况如果发现,并连续发生,就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就医,切不要不当回事,否则耽误病情,后悔莫及。
要保持小便通利。还要注意排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问题也正是保证小便通利的关键。
, 百拇医药
1、小便排出宜及时曾遇到一位外企自领,这位女士很繁忙,而她自己又十分投入,经常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在处理一项紧急事务时她稍感内急,但是由于工作紧急,她就想忍一下再去方便,谁知道事务繁杂,到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这时她想起小便,可是到了卫生间却不能“一泻千里”,小腹憋胀小便却时断时续,感觉总也解不干净,越使劲越解不出来。后来到医院,大夫告诉她换上了尿路感染,而且说与憋尿有关,得知后她后悔不已,再也不敢忍尿了。《黄帝内经》中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排尿是肾与膀胱气化功能的体现,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因此,有便意就要及时排尿,而不能用意志控制不解,以免损伤肾与膀胱之气,引起病变。《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指出:“忍尿不便,膝冷成痹。”亦强调“欲溺(尿)即溺,不可忍”。因此,排尿要顺其自然,不能强忍,否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排尿勿过度屏气《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老老恒言·便器》中也说小便时“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则愈数而少,肾气窒塞,或致癃闭”。这里均指出排尿不能努力屏气强排,否则会损伤肾气,发生足膝作冷,甚至造成排尿不畅,点滴而下或者闭塞不通的病症,即癃闭。
, http://www.100md.com
3、排尿姿势有讲究对男子来说小便的姿势应该做到饥欲蹲溺,饱则站溺。《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饥欲坐(指蹲着)小便,若饱则立小便。”《老老恒言·便器》引《葆元录》亦主张“饱则立小便,饥则坐小便”,并解释立和坐的道理说:“饱欲其通利,饥欲其收摄也。”实际上,这两句话在养生中的意义在于后一句话,因为饱时肾气充足,尿可随意而解,只以通畅为宜;而饥时肾气相对衰减,为避免过耗,应当采用坐式使小便缓慢排出。现代医学中有一种病症,叫做“排尿性晕厥”,即在排尿时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大脑一时性脑供血不足而致突然晕厥。其发生的原因很多,除了前列腺肥大及脑血管硬化等原因,还与体位突然改变,排尿时的屏气,用力过度,以及排尿后腹腔压力快速降低有关。由此说明,古人强调在饥饿时,降低体位,慢速排尿,以及小便时勿过度用力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4、排尿卫生需注意要保证小便的清利还要注意尿道口的卫生。因为尿道是人体内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如果不注意保护,外邪就容易侵入,影响人体的排泄通道的正常功能,甚至还会造成膀胱、肾脏炎症等更严重的损害,这一点上女性要尤其注意。由于生理的区别,女性的尿道比较短,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而发生上行感染。因此,女性在排尿过后用纸擦拭要从前向后擦,以免粪便中的毒素污染尿道口,内裤要经常洗,在太阳下暴晒以杀菌消毒。同时,男性也要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和卫生,以免在性生活时增加伴侣患尿路感染的几率。, 百拇医药(金 玉)
小便的正常与否是反映我们身体状况的风向标。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不排尿或排1次。一昼夜的总尿量在1000~2000毫升。当然,尿量和排尿次数的多少还受到温度、饮水、出汗和年龄等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但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小便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情况,小便的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及时发现,及早就医就能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进一步发展,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注意小便的情况可以从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排尿异常感三方面观察。
, http://www.100md.com
一是排尿次数:若出现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时时想解;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甚至排不出尿的情况。排除精神、情志的因素,可能与膀胱或前列腺、肾脏有关系。
二是排尿量:如果出现一昼夜的尿量明显增多,远远超过正常量,或尿量过少,明显少于正常尿量。排除饮水的因素,可能与肾脏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三是排尿异常感:尿道涩痛。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甚至小便涩滞不畅。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表现或者肾脏或膀胱结石排出时损伤尿道产生。小便排完之后还有余尿滴沥不净的感觉,多与膀胱或前列腺的功能异常有关。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排出,除精神刺激外,多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遗尿,就是指超过3岁小儿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多与小儿发育、营养情况有关。
上述情况如果发现,并连续发生,就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就医,切不要不当回事,否则耽误病情,后悔莫及。
要保持小便通利。还要注意排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问题也正是保证小便通利的关键。
, 百拇医药
1、小便排出宜及时曾遇到一位外企自领,这位女士很繁忙,而她自己又十分投入,经常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在处理一项紧急事务时她稍感内急,但是由于工作紧急,她就想忍一下再去方便,谁知道事务繁杂,到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这时她想起小便,可是到了卫生间却不能“一泻千里”,小腹憋胀小便却时断时续,感觉总也解不干净,越使劲越解不出来。后来到医院,大夫告诉她换上了尿路感染,而且说与憋尿有关,得知后她后悔不已,再也不敢忍尿了。《黄帝内经》中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排尿是肾与膀胱气化功能的体现,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因此,有便意就要及时排尿,而不能用意志控制不解,以免损伤肾与膀胱之气,引起病变。《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指出:“忍尿不便,膝冷成痹。”亦强调“欲溺(尿)即溺,不可忍”。因此,排尿要顺其自然,不能强忍,否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排尿勿过度屏气《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老老恒言·便器》中也说小便时“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则愈数而少,肾气窒塞,或致癃闭”。这里均指出排尿不能努力屏气强排,否则会损伤肾气,发生足膝作冷,甚至造成排尿不畅,点滴而下或者闭塞不通的病症,即癃闭。
, http://www.100md.com
3、排尿姿势有讲究对男子来说小便的姿势应该做到饥欲蹲溺,饱则站溺。《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饥欲坐(指蹲着)小便,若饱则立小便。”《老老恒言·便器》引《葆元录》亦主张“饱则立小便,饥则坐小便”,并解释立和坐的道理说:“饱欲其通利,饥欲其收摄也。”实际上,这两句话在养生中的意义在于后一句话,因为饱时肾气充足,尿可随意而解,只以通畅为宜;而饥时肾气相对衰减,为避免过耗,应当采用坐式使小便缓慢排出。现代医学中有一种病症,叫做“排尿性晕厥”,即在排尿时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大脑一时性脑供血不足而致突然晕厥。其发生的原因很多,除了前列腺肥大及脑血管硬化等原因,还与体位突然改变,排尿时的屏气,用力过度,以及排尿后腹腔压力快速降低有关。由此说明,古人强调在饥饿时,降低体位,慢速排尿,以及小便时勿过度用力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4、排尿卫生需注意要保证小便的清利还要注意尿道口的卫生。因为尿道是人体内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如果不注意保护,外邪就容易侵入,影响人体的排泄通道的正常功能,甚至还会造成膀胱、肾脏炎症等更严重的损害,这一点上女性要尤其注意。由于生理的区别,女性的尿道比较短,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而发生上行感染。因此,女性在排尿过后用纸擦拭要从前向后擦,以免粪便中的毒素污染尿道口,内裤要经常洗,在太阳下暴晒以杀菌消毒。同时,男性也要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和卫生,以免在性生活时增加伴侣患尿路感染的几率。, 百拇医药(金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