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颐养之道
鍏抽敭璇嶏細行乐,杨梅,止忧,调饮啜,节色欲,却病疗病
◎袁秀文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入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文学家、美食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自设戏班,巡回演出,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风筝误》《奈何天》《情香伴》《比目鱼》《蜃中楼》《凰求凤》《意中缘》《万年欢》《鱼篮记》等19部,所著《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其中第六卷“颐养部”是论述养生保健的。此卷分为行乐、止忧、调饮啜、节色欲、却病、疗病等六个部分,其中,有关心理情志的内容占了50%以上,可见李渔是十分重视心理健康的。
行 乐
李渔主张乐观地对待人生。至于乐与不乐,则存乎一心。他说:“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意即只要能够乐观地对待人生,则到处都是乐园;悲观地对待人生,则无处不是苦海。李渔在谈到“穷人行乐之法”时说:“穷人行乐之法,无他秘巧,也只有退一步法——我以为贫,更有贫于我者;他以为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12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