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23年第6期
编号:567408
养生名篇
关键词:不争,老子,《老子》

     王庆其 等

    《老子》

    春秋·李耳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矣。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⑥;言善信⑦;政善治⑧;事善能;动善时⑨。夫唯不争,故无尤⑩。(《第八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同水一样。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②处众人之所恶:恶,厌恶。居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④居善地:居住低洼之地,《六十六章》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因此,低洼之地就是善地。⑤心善渊:思虑深邃宁静。⑥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即交接善良之人。⑦言善信:说话恪守信用。⑧政善治:为政精于治理。⑨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⑩尤:过失、怨咎、罪过。

    鉴赏

    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一名李聃。代表著作《老子》,一名《道德经》。书中用“道”说明宇宙万物质的演变。其中蕴含着许多可贵的养生思想,对中医学术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本章以水为喻,论述谦下不争之道,重在修身。这里老子借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水,柔静温和,滋养万物,从不争夺,甘于卑下,这正与天道相吻合,因此老子认为人们应像水一样为人处世,才能没有过错,达到无所不能的效果。“争”是以手抓物的形象,所谓不争,就是要抛弃万物的意思。只有通过心法抛弃了万物,才能达到无忧的境界。上善是道德的另一种称谓,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人若达到了上善的境界,才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俗话说“养生莫若养性”。水滋润万物却甘心居于下位,而至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就不会有过失。因此,老子将谦下不争,视为立身之本。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似乎真正要做到“不争”,是难以生存的,也可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功名利禄”是许多人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地争强好胜,利欲熏心,急于求成,便违背了养性之道,必然会过多、过早地耗伤精、气、神,犹如“大烛焚膏,其熄必速”。(孙思邈《千金方》)私心和嗜欲太重的人往往心胸狭窄,情绪紊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样会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戕害身心,加速衰老。

    因此在处世、养生的过程中若能拥有平和、质朴的心态,凡事淡然处之,才能不断加深个人的德行修为,思想上清静安宁,就能使精气神内守而不致散失,形神合一,胸襟坦荡,气血调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36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养生月刊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