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23年第12期
编号:567279
养生名篇
关键词:养心,荀子,《孔子家语》(节选),《荀子》

     一方面,由于破坏了社会规范,会受到施加在肉体上的惩罚,进而引起各种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内心不安,导致情志过极而气机失衡,造成体内各脏腑的功能紊乱,伤害到自身。因此,为了养生全形,要远离会招致刑罚的违法行为,同时也要节制过度的欲望。(叶阳舸、李兆健)

    《孔子家语》(节选)

    佚名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①,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②,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③;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④;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⑤。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⑥,将行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⑦,虽得寿焉,不亦可乎?”(《五仪解第七》)

    注释

    ①三死:指下文“疾共杀之”“刑共杀之”和“兵共杀之”三种自取灭亡的行为。②寝处不时:起居没有规律。③疾共杀之:容易因这样那样的疾患丧命。④刑共杀之:容易因刑罚丧命。⑤兵共杀之:容易被暴力伤害丧命。⑥将身有节:即修身有节。生活有规律和节制,符合养生之道。⑦无害其性:指举止符合养生规律,故此不会损害健康。

    鉴赏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本段选文主要论述了良好的处世能力,对于健康长寿有着莫大的帮助。人的夭亡,有时无关乎天赋寿命的长短,而是和个人的行为有关。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饮食不知节制,过于劳累或者过于安逸,都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以下犯上,不忠于君主,或者贪欲太多不断索求,必然触犯刑法而走向死路;己方人少,或者自己处于弱势,却常好勇斗狠,因为一时气愤自不量力与众人或者强者动手,必然被暴力伤害而早夭。这三种情况,都是个人行为不当引起的。智者懂得洁身自好,规避风险保全自身,所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寿命也因此更加久长。故此《黄帝内经》说得好,懂得养生的人会之所以长寿,以其“德全不危”也。

    孔子在此指出的“仁者寿”一说,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警世恒言。但需要指出的是,是此“仁”非彼“仁”也。“仁”字古文写法有多种,其中就有上“身”下“心”,本就包含了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都健康的意思。故所谓“仁者”,此两方面缺一不可。中华民族对于生命的认识,通过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传承至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4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养生月刊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