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养生观(连载一)
1、毛泽东的心理保健
古今中外,在对长寿老人的长寿因素调查中,其经验各有千秋。但在诸因素中大家所共同排在首位的几乎不约而同的是精神心理因素。毛泽东是一个伟人,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
1.乐观开朗事业心强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教授,对毛主席的心理保健最为熟知。徐医生介绍说:革命的乐观主义、心胸开朗、无私忘我、事业心强、信心十足、七情俱在又很能情绪自控,是毛主席精神心理的一大特点。他喜怒不易形于色,常看不出大喜、大怒、大忧;他很注意“制怒”,修养很高,不迁怒,从无面红耳赤、态度粗暴表现。生活中偶尔有些怒气,平静出口,态度严肃,事后还常向年轻的工作人员表示歉意。他真正生气只是为国为民,比如为了新中国成立美帝国主义不承认中国,为了1949年主席第一次访问前苏联时苏方对新中国不重视,毛泽东曾愤怒地表示过:“我就咽不下这两口气”,这是何等的英雄骨气!
辩证思维、精于谋略,对危难急重军国大事胸有成竹、多谋善断、见解独到、善解矛盾、从容不迫,这是毛泽东精神心理又一大特点。徐涛医生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前后,多个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大有对我国大举进攻之势。毛主席镇定自若地表示过: “如果他们要打,我们就撤到黄河、长江两岸,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在林彪反革命叛变前夕,他们蓄谋谋害毛主席将下毒手之际,当时毛主席乘火车外出视察,在此危险关头,毛主席身处交锋的最前沿阵地,他以勇敢机智、熟思深谋的神情说: “我在进行火力侦察。”
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博学多才、自成一家,志气高远、情趣广泛,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热爱读书和书法艺术。他坚韧顽强、不畏困难,体不服病、病不服重,人不服老,老不服衰,迎接挑战、胜不服输,是一个真正的伟人。他生活不怕艰苦,谈话喜欢交锋辩论。直到晚年,仍与衰老疾病作顽强斗争,逝世前都未停止学习,未停止思考国事,多么崇高的思想与顽强的生命力!
毛泽东同志对个人生活无所求,对衣、食、住、行从无特别要求,不要高标准,不求享受,不食珍馔,不食补晶,衣着朴素,喜住平房。自甘淡泊的生活,减少了对他的事业工作的干扰,不产生个人烦恼。他只睡垫上棉絮的大木床,一半还留给他的“图书朋友”,生活上很像孔夫子的“居无求安”。有些地方像苏东坡养生处方上的内容: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在精神生活中,他只有睡眠是最不理想的了。这是在革命历史复杂环境中造成的。每当徐医生问及他睡眠情况时,他常风趣地说:“我十分能吃,七分能睡。”因此,不得已才靠安眠药助眠。但由于多年来几任医务人员都非常重视,正确掌握,慎重使用,及时调配,虽然使用多年安眠药,却从未产生任何毒副作用,有力地保证了主席的睡眠与繁重工作。由于主席的辩证思想,不但有利于他的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使思维条理清晰,善于抓主要矛盾,判断准确,主动从容,正常的神经活动不被打断,而且不干扰体内脏器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利于健康长寿。
2.良好人缘幽默风趣
见过毛泽东的人,都感到他非常平易近人,说话很有原则,很有风趣。1939年初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4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遇到毛泽东,便说: “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接着又认真地说: “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大家笑了,毛泽东自己也笑了。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1947年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侵占延安。之后,胡宗南被我军牵着鼻子,屡屡挨打。在沙家店,彭德怀率部又一次给胡宗南部队以狠狠打击,取得沙家店战役的胜利。这时,彭德怀请毛泽东到部队给旅以上的干部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先是替胡宗南遗憾,叹息道: “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那样想,他就那样办。”接着,他扳着手指说: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了他六七个旅。胡宗南自吹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他们的四口缸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昆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 “叫李日基!”毛泽东继续用湖南口音说: “对,李二(日)吉,这次没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可就跑不了啦!”
幽默和风趣是生活的调味品,它能为生活增添一份欢乐,一份潇洒,一份活力。1947年,毛泽东率昆仑纵队转战到一个光秃秃的山上。这时向导迷了路,大雨倾盆,五六万敌人就在山下的沟里运动,时时响起零星的枪声。同志们又饿、又冷、又紧张,紧紧靠拢在毛泽东周围。毛泽东笑着说: “嘿,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了。”一天夜里,昆仑纵队来到田次湾,十余个同志与毛泽东挤到一座窑洞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说: “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依着大嫂的话的节律说道: “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说得大嫂和同志们哈哈大笑。一天,毛泽东率昆仑纵队刚刚登上一座小山岗,迎面碰上了骑马而来的新华社副社长范长江。毛泽东扬了扬手里的柳条棍,风趣地说: “哦,你这长江也流到西北高原上来了!”顿时,一片欢笑声从队伍中爆发出来。毛泽东又说: “范长江呀,你该叫‘翻山岗’啦!”又是一阵欢笑声,范长江笑得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幽默和风趣是生活的良师益友,健康的促进剂。1958年9月,张治中带着秘书余湛邦随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他们在武汉下船后,张治中把余介绍给毛泽东: “这是我们的秘书余湛邦同志。”余赶紧迎前一步,握着毛泽东的手,紧张而拘谨地自我介绍说: “我叫余湛邦,湛江的湛,联邦的邦。”毛泽东问:“是干钩于吧?”余快答: “是人未余”。 “毛泽东微笑着说:“yu姓很多,有干钩于,有人未余,有人则俞,还有虞姬的虞。”说到这里用手指一指长江说:“还有水里的鱼,其鱼甚多呢!”大家哄然大笑,余湛邦的紧张、拘谨情绪也一扫而光。随后,毛泽东指着张治中笑着问大家: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字文名白吗?”大家都说不知道。毛泽东说: “原来他青年流浪时当过预备警察,取名警魄,后来不当警察,此名不用了,就从‘警’字中取一个‘文’字,‘魄’宇中取一个‘白’字,成为‘文白’。他是一个简化字的创始人呢!”大家又哄笑起来,气氛更加活跃。
毛泽东的幽默和风趣伴随他终生。俗语说:“发怒郁闷催人老,经常笑笑变年少。”说明要想延年益寿,应该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愉快舒畅的情绪。毛泽东同志即具有这种乐观开朗、愉快舒畅的性格。
(待续), 百拇医药(张揆一)
古今中外,在对长寿老人的长寿因素调查中,其经验各有千秋。但在诸因素中大家所共同排在首位的几乎不约而同的是精神心理因素。毛泽东是一个伟人,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
1.乐观开朗事业心强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教授,对毛主席的心理保健最为熟知。徐医生介绍说:革命的乐观主义、心胸开朗、无私忘我、事业心强、信心十足、七情俱在又很能情绪自控,是毛主席精神心理的一大特点。他喜怒不易形于色,常看不出大喜、大怒、大忧;他很注意“制怒”,修养很高,不迁怒,从无面红耳赤、态度粗暴表现。生活中偶尔有些怒气,平静出口,态度严肃,事后还常向年轻的工作人员表示歉意。他真正生气只是为国为民,比如为了新中国成立美帝国主义不承认中国,为了1949年主席第一次访问前苏联时苏方对新中国不重视,毛泽东曾愤怒地表示过:“我就咽不下这两口气”,这是何等的英雄骨气!
辩证思维、精于谋略,对危难急重军国大事胸有成竹、多谋善断、见解独到、善解矛盾、从容不迫,这是毛泽东精神心理又一大特点。徐涛医生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前后,多个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大有对我国大举进攻之势。毛主席镇定自若地表示过: “如果他们要打,我们就撤到黄河、长江两岸,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在林彪反革命叛变前夕,他们蓄谋谋害毛主席将下毒手之际,当时毛主席乘火车外出视察,在此危险关头,毛主席身处交锋的最前沿阵地,他以勇敢机智、熟思深谋的神情说: “我在进行火力侦察。”
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博学多才、自成一家,志气高远、情趣广泛,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热爱读书和书法艺术。他坚韧顽强、不畏困难,体不服病、病不服重,人不服老,老不服衰,迎接挑战、胜不服输,是一个真正的伟人。他生活不怕艰苦,谈话喜欢交锋辩论。直到晚年,仍与衰老疾病作顽强斗争,逝世前都未停止学习,未停止思考国事,多么崇高的思想与顽强的生命力!
毛泽东同志对个人生活无所求,对衣、食、住、行从无特别要求,不要高标准,不求享受,不食珍馔,不食补晶,衣着朴素,喜住平房。自甘淡泊的生活,减少了对他的事业工作的干扰,不产生个人烦恼。他只睡垫上棉絮的大木床,一半还留给他的“图书朋友”,生活上很像孔夫子的“居无求安”。有些地方像苏东坡养生处方上的内容: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在精神生活中,他只有睡眠是最不理想的了。这是在革命历史复杂环境中造成的。每当徐医生问及他睡眠情况时,他常风趣地说:“我十分能吃,七分能睡。”因此,不得已才靠安眠药助眠。但由于多年来几任医务人员都非常重视,正确掌握,慎重使用,及时调配,虽然使用多年安眠药,却从未产生任何毒副作用,有力地保证了主席的睡眠与繁重工作。由于主席的辩证思想,不但有利于他的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使思维条理清晰,善于抓主要矛盾,判断准确,主动从容,正常的神经活动不被打断,而且不干扰体内脏器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利于健康长寿。
2.良好人缘幽默风趣
见过毛泽东的人,都感到他非常平易近人,说话很有原则,很有风趣。1939年初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4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遇到毛泽东,便说: “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接着又认真地说: “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大家笑了,毛泽东自己也笑了。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1947年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侵占延安。之后,胡宗南被我军牵着鼻子,屡屡挨打。在沙家店,彭德怀率部又一次给胡宗南部队以狠狠打击,取得沙家店战役的胜利。这时,彭德怀请毛泽东到部队给旅以上的干部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先是替胡宗南遗憾,叹息道: “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那样想,他就那样办。”接着,他扳着手指说: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了他六七个旅。胡宗南自吹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他们的四口缸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昆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 “叫李日基!”毛泽东继续用湖南口音说: “对,李二(日)吉,这次没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可就跑不了啦!”
幽默和风趣是生活的调味品,它能为生活增添一份欢乐,一份潇洒,一份活力。1947年,毛泽东率昆仑纵队转战到一个光秃秃的山上。这时向导迷了路,大雨倾盆,五六万敌人就在山下的沟里运动,时时响起零星的枪声。同志们又饿、又冷、又紧张,紧紧靠拢在毛泽东周围。毛泽东笑着说: “嘿,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了。”一天夜里,昆仑纵队来到田次湾,十余个同志与毛泽东挤到一座窑洞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说: “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依着大嫂的话的节律说道: “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说得大嫂和同志们哈哈大笑。一天,毛泽东率昆仑纵队刚刚登上一座小山岗,迎面碰上了骑马而来的新华社副社长范长江。毛泽东扬了扬手里的柳条棍,风趣地说: “哦,你这长江也流到西北高原上来了!”顿时,一片欢笑声从队伍中爆发出来。毛泽东又说: “范长江呀,你该叫‘翻山岗’啦!”又是一阵欢笑声,范长江笑得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幽默和风趣是生活的良师益友,健康的促进剂。1958年9月,张治中带着秘书余湛邦随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他们在武汉下船后,张治中把余介绍给毛泽东: “这是我们的秘书余湛邦同志。”余赶紧迎前一步,握着毛泽东的手,紧张而拘谨地自我介绍说: “我叫余湛邦,湛江的湛,联邦的邦。”毛泽东问:“是干钩于吧?”余快答: “是人未余”。 “毛泽东微笑着说:“yu姓很多,有干钩于,有人未余,有人则俞,还有虞姬的虞。”说到这里用手指一指长江说:“还有水里的鱼,其鱼甚多呢!”大家哄然大笑,余湛邦的紧张、拘谨情绪也一扫而光。随后,毛泽东指着张治中笑着问大家: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字文名白吗?”大家都说不知道。毛泽东说: “原来他青年流浪时当过预备警察,取名警魄,后来不当警察,此名不用了,就从‘警’字中取一个‘文’字,‘魄’宇中取一个‘白’字,成为‘文白’。他是一个简化字的创始人呢!”大家又哄笑起来,气氛更加活跃。
毛泽东的幽默和风趣伴随他终生。俗语说:“发怒郁闷催人老,经常笑笑变年少。”说明要想延年益寿,应该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愉快舒畅的情绪。毛泽东同志即具有这种乐观开朗、愉快舒畅的性格。
(待续), 百拇医药(张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