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04年第1期
编号:11048660
楹联拾趣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04年第1期
     我国第一副春联

    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的“桃符”。史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萘、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所以古代老百姓就在除夕时画二神在桃木之上,悬挂于大门之外,用于驱鬼避邪。当时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王安石诗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后来,后蜀国君孟永在除夕时令人作词写桃符上面,他还亲自在桃木条上写了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春联的命名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簪云楼杂话》记载:“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非常喜爱春联,并下令推广。据说,有一次他出宫观看春联,见有一户未挂春联,问清楚是一个杀猪户,不会写字,便笑着帮他写了一副:
, 百拇医药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那屠户猜出赐联的是当今皇上时,舍不得将此幅“御宝”贴到门外,就挂到祖宗牌位两边了。

    养生楹联撷英

    古今名人,灿若星汉。有的高风亮节,有的文思才涌。其中不少人,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感受写成楹联,用以自勉和励人。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手书楹联曰:

    养生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上联是孟子语,下联是郑公自己的感受。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在堂屋中书写了一副对联:
, 百拇医药
    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莫以为这是一代名士穷困潦倒时在聊以自慰,其实,这是郑板桥学识渊博、深知粗茶淡饭有益老人康寿的道理而用以自勉。

    清末洋务派首领、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张之洞,一生颇有建树。晚年在家乡养老时自撰楹联,悬挂于厅,告诫自己。联曰: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乃却病方。

    清代名士翟公栾曾自撰楹联:

    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

    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 http://www.100md.com
    对那些好逸恶劳或者动静偏颇之人,那些斤斤计较争权夺利之徒,翟公的这副名联应该是他们自新的灵丹妙药。

    我国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一生对松树情有独钟,早年和晚年书写的楹联、中堂条幅中对松树的赞美举不胜举。垂暮之年,老人在其厅堂中悬挂了一幅自己早年的墨宝。上书:

    种柳观生意;

    栽松养太和。

    太和是指自然界及人体内阴阳二气相互变化、推移的过程和矛盾、统一的状态。“种柳、栽松”,“观生意、养太和”,不难看出,壮士暮年是何等酷爱生活、勤于劳作、热爱生命、注重养生啊!

    有滋有味烹调联

    以烹调为主要内容的对联,经人们巧妙构思,精心“烹饪”后,有滋有味。
, http://www.100md.com
    烹调五味供甘者;掇拾群芳补太和。

    这是一副有名的烹调对联,甘者,指美味佳肴;太和,指人体元气。短短14个字,道及烹调的理论(五味调和)、材料(群芳)和效果(补太和)。言简意达,可见其表现力之强。

    治若烹鲜惟庄子;

    才同宰肉有陈平。

    这是一副精妙的双关联,借用双关以表达丰富的含义。《老子》一书中夸庄子才高,说他“治大国若烹小鲜”;《史记》中说丞相陈平年轻时曾为全村人分肉,分割十分均匀,他自谓如果“得宰天下,亦如是肉”。上下联都是以厨师高超的烹调技术,暗示了从政治国的才能。

    还有一副用典恰到好处的烹调联:

    忆到新莼鲈可脍;

    时陈香稻蟹初肥。

    此联引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晋代有一个名叫张翰的人在异乡做官,有一年秋风起,使他突然想起家乡苏州的莼菜和鲈鱼,于是叹道:“人生贵得适志。”这位大人为了品家乡风味的莼菜和鲈鱼,连官也不做了,驾一叶轻舟,回原籍老家去了。这等天真情趣,不禁令人莞尔。, http://www.100md.com(马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