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73333
礼缘何而作之圣人因俗以制礼(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08年第7期
     奥运来了,我们要在世人面前展示中华风彩,于是,所谓“礼仪”的东西备受重视。然而,犹如上轿了才想起梳妆打扮,这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应该是感到不好意思的事。几年前,我采访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的时候,他对礼的解释和理解让我深深感到:像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真的抛弃了很多先古优良的文明。这不是一点即通的事,看看他的文章,你会有所感悟。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即心之所之,具有不确定性。在恶言恶行的作用下,心之所之往往会偏而向之;而在善言善行的作用下,心之所之有时却未必偏而向之。人的心理定式未必都正确,如果不能把握心志,就难以确保人性向德行的转换。为了使心志能将性情导向正确的方向,一是避免接触足以将性情引向邪途的恶物,即慎交游的思想。二是在与恶物的接触不可避免时,则要着力扶正志的方向。

    《保傅》认为,在太子“心未定”,即心志未形成定式之时,逐去邪人,使太子“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太子少长及成人,要使太子“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能“中道若性”。择居处,慎交游,以正心志,成为儒家的普遍原则。《文王官人》则反复讨论“志”与君子修养的关系,认为志的正邪、强弱,与德行高下直接相关,因而不仅提出加志、养志、考志、探志的问题,而且提出观志和考志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