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中的饮食养生之道
《闲情偶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章节,里面讲述的许多饮食追求和现代食品的安全与健康理念非常吻合。笔者特摘编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重蔬食。“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李渔认为“重蔬食”有益人体健康,应该发扬上古“重蔬食,远肥腻”的遗风,方能崇俭以养生。
崇简约。查找李渔所述的食谱,几乎看不到山珍海味。他认为“食不多味,每食只一二佳味即可,多则腹内难于运化。若一饭包罗数十味于腹中,而物性既杂其间岂可无矛盾也”。这与现代营养学家提倡的饮食不宜过饱的观点相吻合。
尚真味。李渔用膳讲究物鲜质纯,不加配料,保存其自身原有的风味。
主清淡。“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食不节必至于损: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李渔的这一饮食主张,完全符合现代养生之理:口味过重,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忌油腻。李渔主张“鸡鱼之肉,务取极精,稍带肥腻者弗用”,因为油腻“堵塞心窍,窍门既堵,以何来聪明才智”。虽说油腻食品与聪明才智不一定有关,但是过分油腻的食品如果长期摄入,肯定对健康不利。
讲洁美。《闲情偶寄》中强调:“施之蔬菜瓜果,摘之务鲜,洗之务净,而每食菜叶之类,必须白绿鲜嫩”,“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食物讲究新鲜,在今天已备受人们的重视。
求食益。李渔认为米养脾、麦补心,应兼食补充,各取所长;为使饮馔得益,饮食不可过多、过速;吃饭时要注意情绪心境,大悲大怒时不可食。求食益,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无不合拍。
喜果茶。李渔是一位“茶客”,对饮茶食果能怡情悦性颇为津津乐道,并认为这是修身养性、怡神健体的良方。《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品茶经验,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 (裘影萍)
重蔬食。“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李渔认为“重蔬食”有益人体健康,应该发扬上古“重蔬食,远肥腻”的遗风,方能崇俭以养生。
崇简约。查找李渔所述的食谱,几乎看不到山珍海味。他认为“食不多味,每食只一二佳味即可,多则腹内难于运化。若一饭包罗数十味于腹中,而物性既杂其间岂可无矛盾也”。这与现代营养学家提倡的饮食不宜过饱的观点相吻合。
尚真味。李渔用膳讲究物鲜质纯,不加配料,保存其自身原有的风味。
主清淡。“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食不节必至于损: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李渔的这一饮食主张,完全符合现代养生之理:口味过重,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忌油腻。李渔主张“鸡鱼之肉,务取极精,稍带肥腻者弗用”,因为油腻“堵塞心窍,窍门既堵,以何来聪明才智”。虽说油腻食品与聪明才智不一定有关,但是过分油腻的食品如果长期摄入,肯定对健康不利。
讲洁美。《闲情偶寄》中强调:“施之蔬菜瓜果,摘之务鲜,洗之务净,而每食菜叶之类,必须白绿鲜嫩”,“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食物讲究新鲜,在今天已备受人们的重视。
求食益。李渔认为米养脾、麦补心,应兼食补充,各取所长;为使饮馔得益,饮食不可过多、过速;吃饭时要注意情绪心境,大悲大怒时不可食。求食益,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无不合拍。
喜果茶。李渔是一位“茶客”,对饮茶食果能怡情悦性颇为津津乐道,并认为这是修身养性、怡神健体的良方。《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品茶经验,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 (裘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