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18651
冯其庸: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学者(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3期
     冯老的研究领域颇广,文学、书法、摄影、绘画、考古、戏曲等,远远超出了常人的余限。原因何在?任晓辉的一番话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翻开冯老的文集自述,可知他很多著述都是夜以继日完成的,有的甚至是在旅途中构思动笔,他的诗画则多在学术研究的间隙创作。记得有一次,冯老生病住院,我走进病房时,他正躺在床上休息,身体因为病痛而不能动弹,可手里依然握着一本书,正在潜心阅读。”

    冯老曾说,多年的学术生涯,让自己愈来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句老话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他只赞成上半句,因为它让人知道“不足”,然后知道奋进,也知道敬人。他不赞成下半句,认为人永远要比上,然后方能知不足,知谦虚、谨慎、努力,永远不要去“比下有余”,因为它可能让你自慰、自满而懈怠。

    自成一家养生道

    说起任晓辉与冯老的渊源,还得追溯到十年前。当时,任晓辉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研究生,冯老曾经是这里的副院长,由于年事已高,需要一位助理,帮他处理社会事务。估计是看中任晓辉在师门中年龄最大,行事相对成熟,导师张庆善将他推荐给了冯老。这么多年的相处,他与冯老之间已经不只是师生情,而更多的是难以替代的亲情。年过九旬的冯老如何养生?常伴随其左右的任晓辉颇为感慨:游走、爱思考、性情豁达,这便是冯老的养生之道。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这是冯老最喜欢引用的两句杜诗,而他也身体力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至理名言。年轻时下放江西,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别人都坐火车,归去之心迫不及待。冯其庸也想家,但他更希望趁此机会游走名山大川,于是,他便徒步走回去。晚年的冯老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行走当年玄奘走过的每一个地方。于是从1986年到2005年,冯老就曾十次到新疆,重走玄奘路。2005年那次行走,冯老作为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的总顾问,随同考察团以新疆库尔勒市为起点,从米兰进入罗布泊,穿越湖盆到达楼兰古城,最后的目的地是敦煌。对于这位如今已92岁高龄的学者而言,多次西域之行,留下的是艰难却美好的体验与回忆。

    除了游走名山大川,冯老还保持着爱思考的习惯。直到2011年底,年近九旬的冯老仍然笔耕不辍,新作迭出,重新补充、编校《瓜饭楼丛稿》(35卷),将自己终身所学奉献给世人。文集中的图片及文字校对,皆由老先生自己动手完成。同年底,冯老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任晓辉说,冯老爱思考,在住院疗养期间也不停歇。比如护士拿给他的营养药,他会担心给身体增加糖分,对健康不利。如此细节,旁人都难以想到。

    冯老长寿,还与他的豁达性格密不可分。他以“宽堂”为号,可能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势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品格。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丰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结语:

    冯老曾言:“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也许真正的大方之家才能如此从容自下、虚怀若谷吧?他曾经用“沧海横流日,书生意气稠。凭将三寸笔,风雨动神州”来概括施耐庵的生平与创作,我们同样可将此回赠给冯老,以表达对他奉献学术、追求艺术人生的由衷赞叹! (茹晓)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