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756837
面对遗憾:与“未完成”和解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6年第2期
面对遗憾:与“未完成”和解

     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它无声入心,像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里自由飞翔。生命只是沧海之一栗,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首,不甘心也好,不情愿也罢,也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走。但其实,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才是不完整的。我们,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

    2015年的大火电影《港囧》上映以后,很多人偷偷地回忆起自己的当年,是否也有像主人公一样,有那么多遗憾。电影就像是一串解码,把沉睡在潜意识里的那些遗憾都逐一叫醒,这种骚动在看完电影之后时不时地就窜上来,在你心头发作,需要你来挠一挠痒。

    有一种遗憾叫作“未完成”

    电影里,讲述了一个中年人徐来,对于与初恋杨伊的戛然而止、无疾而终的感情,久久不能忘怀。那些感情是主人公“未完成”的遗憾,多年来控制着他。虽然这一切在旁人看来,都是在矫情,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荣耀而已。

    在精神分析里,会用“未完成事件”来解释这些。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对于白纸上的一小段圆弧,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笔补足,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并且不只是孩子会这样做,连大猩猩都有这样的本能。人类天生都有这种让事情圆满,得到完成的需求,并且越是眼前的,需求力量越大。我们总是倾向着让这些需求有秩序地一件件排队完成,如果一切都能在预料和准备中完成,这种可掌控的感觉,能带给人快乐和安全感。但倘若有一个迫切的需求被卡住,得不到满足,就这么强行地被跳过,想回头再把它完成的愿望就会成为一种新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会一直延续下去,压入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它就是遗憾。

    这种“未完成”在男人身上似乎很普遍,这一点张爱玲早就看穿。男人得到的若是白玫瑰,她就成了一粒白米饭,红玫瑰是胸口的朱砂痣;若娶的是红玫瑰,她就成为一抹蚊子血,白玫瑰则是白月光。——得到后就会逐渐面目全非,沦为庸俗,而没得到的,却能永远完美地活在想象空间里。

    也像王菲歌里吟唱着的《当时的月亮》,“叩问着内心,到底是哪一种信仰能够让人念念不忘?当时如果没有什么,如果拥有什么,又会怎样?”这种“信仰”其实就是“未完成”的力量。

    确实,我们人类对于未完成的遗憾,总会有着各种各样不甘心的猜想,如果加上对当下状况的不满和抱怨,未完成的其他可能性在想象的修饰中,就显得更为完美了。

    人们总是会去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的那条路,总是习惯性地以为,所有的遗憾,都是因为在某个岔路口本该向左走却选择了向右,这个遗憾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而这些事情,时间未必能替我们解决。

    拆解遗憾挖掘潜意识里的真相

    在潜意识层面,遗憾聚结的是在当时的情境下未被及时宣泄的负性情绪。并且,一个人的潜意识会为了自我保护,选择用隔离、合理化等防御的方式去继续压抑它。压抑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其力量也就会越大,在往后的一些特殊时间里,冷不丁地就会冒出来,提醒你去注意它,让你想去完成它。

    然而,毕竟这一事件是在过去的情境中,即便你目前已经具备去完成它的能力,但时过境迁,也绝无可能再回到当时的情景里去填充。于是,这一“未完成”就会在往后的事件里不断造成“投射”和“内射”,再怎样不断努力,都很难从这一死循环中释放出来。

    比如在童年时,曾因为一件小事被父母误解,惩罚,这件事可能就会成为这个孩子的“未完成”,正因为没有得到解释的机会,当时被冤枉的委屈的感受会深深地刻进潜意识里。潜意识是很“记仇”的,它可以被压抑,但绝不会被遗忘。在往后的人生中,一旦类似的情境出现,潜意识就会跳出来提醒你这一感受。比如当这个孩子逐渐长大,在学校里遭遇了一件被同学误解的事情,可能这在客观上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在别人看来很容易就能被消化或者接受,但这个孩子由于童年“未完成”事件的影响,当年被压抑,未抒发的感受就会加倍涌出,以“补偿”童年时弱小的未充分表达的自己。眼前的事情所激起的情绪,或许就是潜意识“投射”出的当年未完成事件的情绪加倍的“报复”。

    所以,这也能够解释,为何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解读和情绪会不一样,如果有些人对某些事情特别在乎,会莫名地暴跳如雷,那就要思考,是否是因为触及到一些“未完成”事件,激起了他当时并未被释放的情绪。

    有时候,这种情绪还会泛化,比如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的这一事件,再次经历类似事件时所涌出的情绪除了委屈、被误解之外,还可能泛化出被忽视,不被接纳,因为没有表达机会而着急等更多的优势情感集团。

    在潜意识的控制下,不断去努力填充“未完成”的力量是很大的,就像电影里的男主人公徐来在寻找初恋情人杨伊的路上遇到各种阻碍,但是依旧会不断努力去填充内心的“未完成”。

    自我松绑你值得被治愈

    各种各样“未完成”其实贯穿于生命始终,或大或小,其力量和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正如被誉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的萨特的观点,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两者永不分离。选择不仅仅给了人们主观上的自由权,还意味着要对后果负责,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

    一般在专业的心理治疗中,对于“未完成”的处理会用宣泄和补偿,通过催眠、意象对话等方法,尽力为来访者重塑、重现当时的情境,以在当时的情境里完成“未完成”,这一治疗过程又被称为“完型治疗”。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或勇气带着“未完成”进入咨询室,摊在心理专家面前,寻求帮助处理这些未完成的情绪。所以,大多时候,我们都会用一些心灵鸡汤来自我催眠。比如劝自己,一切都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要学会忘记和认输,才是最理性的生活;比如去潜意识里寻找童年那个被误解的小孩,在每每出现类似情绪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实在没必要跟这件事较劲,我在意的可能并非眼前的这件事,而是童年“未完成”事件所触发的优势情感集团在影响着我。

    最终,真正想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让自己了解,压抑进潜意识里的那个未完成事件所引发的情绪。

    面对遗憾,面对未完成,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通过与潜意识的对话和妥协,真正放下所有的不甘和遗憾,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吕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