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神童”缺失了什么
近日看了一则报道,心情很沉重。魏永康,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4岁上小学,8岁上中学,13岁就读于湖南省重点大学——湘潭大学物理专业,17岁时,即成为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这样一个让家人、家乡和无数个家庭引以自豪、羡慕不已的“神童”,却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于2003年8月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真让人痛惜。乍一听,感觉不太可信。是否言重了?先听听了解魏永康情况的老师及亲近的人的描述,再看看镜头前的魏永康,不过22岁,却似暮年,反应迟缓、神情木讷…… 似打翻了五味瓶,心中的感受难以说清。
了解了“神童”魏永康的成长过程,就会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角——永康的母亲,有功也有过。经验可借鉴,教训也深刻。
有功。虽然永康天资聪慧,但若没有母亲的悉心开发、循循善诱,也不会早早地就显露才华,走上大学的殿堂。永康的母亲从点滴事情做起,即使带他出去玩,也忘不了教他学知识。如:向前走代表“正”,向后走代表“负”,向前走3步为“+3”,向后走2步为“-2”,使永康对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7年,4岁的永康几乎学完了小学六年级的课程。母亲觉得应当送他去接受正规教育,于是永康被送到华容县实验小学上学。至今,学校的老师们说起聪慧的永康,依然是津津乐道。
有过。永康的母亲很有主见,但看问题失之偏颇,并且,始终不离永康左右,包办一切。永康的母亲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永康注定要读书,当科学家。所以,读书以外的事都被她禁止了。永康的童年很少有玩伴。有一位老师很喜欢永康,给永康买了一个风筝,并带他出去玩。永康的母亲很生气,认为耽误了正事。于是,永康只能闭门读书。学校放假了,老师希望永康在假期里看几本名著,并练练钢笔字。这个“希望”也以影响学习为由,被永康的母亲毙掉了。
永康始终都是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下。他的母亲中学陪读,大学还要陪读。大学陪读3年后,在校方的要求下,永康才搬进学生宿舍。母亲不在,生活乱了套。他找不着自己的袜子和鞋子,就穿别人的;找不着自己的牙膏,就拿起别人的牙膏用,用完又不知放回原处。同学们原谅了他。但永康的母亲却坚决要求继续陪读。无奈,校方只好同意。洗头、洗澡、洗衣、做饭等等,一切概由永康母亲操办。不仅如此,永康母亲从小就向永康灌输:你的任务就是考研、考博,当科学家。你是干大事的,这些事情不用你干。
正是永康母亲的偏颇和过度庇护,越俎代庖,给永康的日后种下了苦果。“神童”永康具备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超常智力,却缺失了一个肢体健全的人都应具备的自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并非难事,永康现在已有进步。但让人担忧的是,长期听命于母亲形成依赖性,缺失了自信和思维上的独立性。长期生活在划定的圈子内,很少与人沟通和交往,缺失了融入社会的能力。长期背负着“神童”的光环和母亲的厚望,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因为“特殊”而“个别”、“怪异”,与现实社会产生距离。一路顺风顺水,迅速到达高山之颠,又跌落下来,巨大的挫折感使其更加自我封闭。魏永康,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毋庸置疑。但在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年代里,父母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呢?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首先,父母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培养教育孩子,并且不断完善自我。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因自己的不正确、不完美而害了孩子。其次,家庭生活中要讲民主,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做到平等对话。应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所思所想;应更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三是,应该想明白,未来属于孩子,孩子终归要独自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父母的责任是要使其早日羽翼丰满、学会飞翔;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不是错位的爱,因“爱”而娇宠出生活中的低能儿。四是,当孩子遭遇挫折,身处逆境时,父母要及时伸出援手,鼓励他振作起来,重新再来。而不是雪上加霜,一味地埋怨、指责。
“神童”教育,一个敏感而富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很显然,对“神童”的过分渲染是错误的。“神童”是人不是神,而且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去培养、关爱的人。
魏永康,真诚地希望你振作起来,真诚地祝福你。大学的校门依然会向你敞开,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也向你敞开了胸怀,加把劲,努力!, 百拇医药(桂中华)
真让人痛惜。乍一听,感觉不太可信。是否言重了?先听听了解魏永康情况的老师及亲近的人的描述,再看看镜头前的魏永康,不过22岁,却似暮年,反应迟缓、神情木讷…… 似打翻了五味瓶,心中的感受难以说清。
了解了“神童”魏永康的成长过程,就会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角——永康的母亲,有功也有过。经验可借鉴,教训也深刻。
有功。虽然永康天资聪慧,但若没有母亲的悉心开发、循循善诱,也不会早早地就显露才华,走上大学的殿堂。永康的母亲从点滴事情做起,即使带他出去玩,也忘不了教他学知识。如:向前走代表“正”,向后走代表“负”,向前走3步为“+3”,向后走2步为“-2”,使永康对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7年,4岁的永康几乎学完了小学六年级的课程。母亲觉得应当送他去接受正规教育,于是永康被送到华容县实验小学上学。至今,学校的老师们说起聪慧的永康,依然是津津乐道。
有过。永康的母亲很有主见,但看问题失之偏颇,并且,始终不离永康左右,包办一切。永康的母亲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永康注定要读书,当科学家。所以,读书以外的事都被她禁止了。永康的童年很少有玩伴。有一位老师很喜欢永康,给永康买了一个风筝,并带他出去玩。永康的母亲很生气,认为耽误了正事。于是,永康只能闭门读书。学校放假了,老师希望永康在假期里看几本名著,并练练钢笔字。这个“希望”也以影响学习为由,被永康的母亲毙掉了。
永康始终都是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下。他的母亲中学陪读,大学还要陪读。大学陪读3年后,在校方的要求下,永康才搬进学生宿舍。母亲不在,生活乱了套。他找不着自己的袜子和鞋子,就穿别人的;找不着自己的牙膏,就拿起别人的牙膏用,用完又不知放回原处。同学们原谅了他。但永康的母亲却坚决要求继续陪读。无奈,校方只好同意。洗头、洗澡、洗衣、做饭等等,一切概由永康母亲操办。不仅如此,永康母亲从小就向永康灌输:你的任务就是考研、考博,当科学家。你是干大事的,这些事情不用你干。
正是永康母亲的偏颇和过度庇护,越俎代庖,给永康的日后种下了苦果。“神童”永康具备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超常智力,却缺失了一个肢体健全的人都应具备的自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并非难事,永康现在已有进步。但让人担忧的是,长期听命于母亲形成依赖性,缺失了自信和思维上的独立性。长期生活在划定的圈子内,很少与人沟通和交往,缺失了融入社会的能力。长期背负着“神童”的光环和母亲的厚望,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因为“特殊”而“个别”、“怪异”,与现实社会产生距离。一路顺风顺水,迅速到达高山之颠,又跌落下来,巨大的挫折感使其更加自我封闭。魏永康,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毋庸置疑。但在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年代里,父母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呢?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首先,父母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培养教育孩子,并且不断完善自我。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因自己的不正确、不完美而害了孩子。其次,家庭生活中要讲民主,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做到平等对话。应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所思所想;应更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三是,应该想明白,未来属于孩子,孩子终归要独自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父母的责任是要使其早日羽翼丰满、学会飞翔;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不是错位的爱,因“爱”而娇宠出生活中的低能儿。四是,当孩子遭遇挫折,身处逆境时,父母要及时伸出援手,鼓励他振作起来,重新再来。而不是雪上加霜,一味地埋怨、指责。
“神童”教育,一个敏感而富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很显然,对“神童”的过分渲染是错误的。“神童”是人不是神,而且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去培养、关爱的人。
魏永康,真诚地希望你振作起来,真诚地祝福你。大学的校门依然会向你敞开,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也向你敞开了胸怀,加把劲,努力!, 百拇医药(桂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