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版)》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26761
重铸青年的集体信念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养生大世界(B版)》 2008年第5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龄在30岁以下的成年人约为2亿。这2亿人彼此之间有天差地别,但是经过时代的勾连,他们的境遇相同相通。

    五四前后,中国的青年们正在扮演一场爱国运动的主角,青年再度成为一个响亮的群体,让人们不得不仔细端详,今日青年的精神面貌心理境况到底怎样。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多半处在物质生活沉重的压力之下,多半处在精神生活的迷惘和无根状态中。年轻人的反叛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时代根本没提供什么牢靠的价值供他们反叛、供他们反叛之后再回归。老一辈人信仰的集体主义、斗争哲学、革命美学;更早时候凝聚人群振奋人心的民族危机、民主信念;再更早时候的忠君爱国、三纲五常—不论优劣好坏,这些曾经整合社会的时代精神,没有一样能够完好地活在今天的中国社会。

    14~28岁,五四放假半天,让人想起节日不只是假日,不只意味着消费和狂欢,还有一段要温习的感召、一份要纪念的精神。

    青年精神是什么?是爱国、反日、反法、反CNN?抵制洋货?

    青年的反叛、创新精神是什么?是80后PK90后?是晒车子晒票子?

    青年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是忿青?是反叛?是超女快男?是……

    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的重点并不是为了纪念89年前的一场学生运动或者新文化运动,它所纪念的是青年人在那两场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这精神风貌,甚至不能用爱国两个字简单替代,也不能用追求西式科学民主这样的具体诉求来概括;永远令人动容的青年风貌,是激情在理性的指引下幻化为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感;更是心智在激情的动员下去拥抱、去辨析、去重新界定、去认真确认。

    青年决定民族的未来,惟有青年的奋起,才有民族的崛起。中国的未来,寄希望于80后、90后。在物质生活的压迫之下,在精神生活的虚弱之中,也许青年们真的需要一次集体洗礼,一场感性发动理性管理的集体运动,去建设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属于自己的集体信念。

    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反思。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能够重回青少年心中。, 百拇医药(林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