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200740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1期
     质,健全人格,增强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地说,我认为,应该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是积极预防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卫生方面,应坚持的原则有: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要按照不同年级或年龄安排好生活节奏;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情绪情感良性发展;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包括性教育);要根据学生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要防止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还要特别加强中小学衔接阶段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如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二年级)的心理保健措施。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问题,主要依靠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主任工作来解决。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或辅导的原意是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办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来访者即要求咨询者尽管有心理正常的人,但往往心理不太健康或心理失常者占相当比例。心理失常,有轻度的和重度的,机能性的和机体性的之分。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纠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体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儿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学校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那只是用以咨询学生的,而与自己无关。实际上,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不妥当,或面临着问题,他们也应该接受心理咨询。另外,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分析学生有关心理症状,掌握学生确切的征兆,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排除心理障碍。还应该指出的是,“问题”儿童青少年不只是一般学校里有,重点学校里可能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北京市开设了王建宗任主任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石家庄等地也较为活跃。当然,要办好心理咨询室或咨询中心,咨询人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针对情况,给予教育;启发对方,解除负担;以友相待,尊重信任;绝对保密,维护德性;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地层开。

    (三)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诊断性评估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完整过程。心理诊断是一项专业技术较高的工作,所以在开展中应做到:尊重客观心理事实;坚持科学严肃的态度;讲究系统整体性;从发展的角度对待诊断对象;注意保密;以教育为最终目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矫正前,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或特定方面的诊断性评价,以确定状态,寻找原因,做出全面评估,并加以确诊,为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准备。

    (四)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目前,对多动症、学校恐惧症等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了行为矫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对离家上学极度害怕而表现出多种心理和行为征兆,如腹痛、抑郁和恐惧等心理症状。据统计,约有0.4%~2%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患有学校恐惧症。学校心理学家对学校恐惧症的表现、原因及分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矫正理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中小学应与有心理学系或心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只要有这方面条件的高等学校,我想他们肯定能帮助中小学做好行为矫正的。

    (五)学习指导

    所谓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以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辅导、学习成绩的评估及其反馈等。特别是比较细致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选择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按照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以及习惯进行学习,以便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目前,北京市不少学校在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研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性格、体力、家庭、经历等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和统计获得各种职业对能力和特长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这样,具体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唤起他们对将来的考虑,指出机会并监督其工作的情形和进展,使学生得以正确选择并从事职业,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和积极性。

    上述六个方面的途径及其措施,涉及到学生在道德、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卫生、生活、自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领域。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一定能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六 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谈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我想起了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学家的队伍建设。学校心理学家从哪儿来?发达国家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有心理学家深入学校和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从事学校心理学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靠大学心理系,教育系(学院)来培养。大学如何培养学校心理学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要求:(1)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的合格证书;(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目前,多数国家都按照这三项要求,从中小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中来培养学校心理学家。例如,澳大利亚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州的教育部提出申请,获准后花一年时间自费学习心理学的有关课程,取得有关证书,即可从事学校心理学家的实践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6000~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按此比例,我国至少需要3万多名学校心理学家。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总数才4000令人,即使全体改行变成学校心理学家,也不到七点五分之一。目前大学心理系(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只有300多人。如果全部培养为学校心理学家,人人不死需要100年才能培养成功。因此,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包括学校心理学家主要地只能来自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我设想应逐步分别层次,最基层的是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德育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来担任;每个学校至少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某一地区,或像国外那样6000~7500名中小学生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负责一定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经过培训,我这里不想在课程上层开分析,但学校心理学家的培训是有课程要求的(见1995年第一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拙文)。我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心理学专业联合培训教师。目前各地在掀起一个“证书热”,我认为应该按照不同层次颁发不同的证书,用以证明不同等级和程度。发证书涉及到考试问题,谁来考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各地考试院联合行业(心理学)机构来进行,这样显得公平、科学,并能够保证质量。

    (本文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崇德)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