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200630
教师—家长沟通的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9期
     四中班主任刘老师一上班就发现了压在教科书下的一封信。展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竟是一封血书,斑斑血迹下有几行醒目的大字:“老师,我一定改,请千万不要传我爸来学校。”信的落款是“你不争气的学生,崔婷婷”。

    刘老师对发生这样的事大惑不解,传家长到校是班主任处理问题时常用的一招,几年来不知用了多少次。此次事态却如此发展,必有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刘老师走访了崔婷婷的邻居刘大妈,了解到,崔婷婷的父亲是一个粗暴而又不通情理的人,容不得孩子们有一点缺点,崔婷婷的大哥曾因偷着去河边玩水,被父亲打成“左腿残废”。

    事情简单明了,难怪崔婷婷宁可咬破手指写血书,也不愿意老师传父亲到学校。

    由此可见,传学生家长到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应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老师传家长到学校的目的,不过三点:一是了解学生庄家中的表现;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并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这两点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而第三点则是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以便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并解决学生在校发生的问题,有的老师甚至把家长作为出气筒,把学生犯错归因于家长,致使家长和老师无法沟通,失去了叫家长到学校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让叫家长到学校就没好事,甚至在学生的“辞海中”传家长到校和“今夜有暴风雪”成了同义词,所以90%的学生反对老师传家长到校。

    对传家长到学校,学生存在如下心理:

    第一,当学生有了过失并令老师很生气时,老师总爱说的一句话是:下次上学时让你的家长和你一块来学校,家长不来,你就不要上学了。这是老师处理问题时的最后一张王牌,似乎家长比老师厉害。

    第二,教育法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告我们的状是让家长教训我们,打我们,这样教师既体罚了我们又不犯法。

    第三,叫家长就叫家长,我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长来了当着老师的面装装样子,又能把我怎么样,这最后一张王牌不管用了,因为家长不厉害。

    第四,其实,老师讲得我们都能接受,何必让家长来呢?家长教育人的技巧可远不如老师。

    第五,不愿意叫家长来,是因为家长对我期望值太高,怕家长失望。

    第六,家长就知道打骂,泯灭了我们的自尊心,挫伤了我们稚嫩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我,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凡此种种都是在学生发生问题时老师传家长到校引发而来的一系列学生心理现象,不能不使我们教育者深思。

    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在师生交往方面,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任何教育的发生都需要从尊重人的自尊心出发,无条件接纳和关注每一位儿童”。传学生家长到校是不尊重学生自尊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学生失去了独立接受信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有了过失时,让学生反省,甚至允许他本人辩驳,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在乎等对话中解决问题,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大部分家长不通晓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善于运用前人成功的经验进行说教,只是恨铁不成钢,恨钢不成材者居多,说教不到位,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但使教育的目的达不到,而且障碍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失去了教育的良好契机,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工作中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是必要的,但是不分事由地轻易传学生家长到校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当您传家长到校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张锁军 成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