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是学校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过程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学习与实践的连结则依赖于科研。逻辑性、想像力、创造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这几种能力对教师来讲具有决定意义。通过科研的管理和实践来培养教师的上述能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学校领导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掌握信息、分析典型、更新观念,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了素质和工作水平;教师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探讨规律,撰写论文,特别是承担教育实验,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又回到实践中去运用和完善。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包括教育辅助人员)由于通过专题学习或定向钻研,不断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和提炼,不仅使自己的工作富有特色,而且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也卓有成效,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和实验能力,逐步成为教育家和某个方面的专家。同时,教育工作者在科研中,教育思想与观念也一定能得到更新和升华,而这一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提高教育质量应当通过教学效益来实现。在学校管理中,教育质量的高低通常是以教育各项目标达成程度来衡量。若只注重目标的达成结果(目标管理),而不注重目标的达成过程(过程管理),则很容易造成被评估者为追求可视性结果(目标项目)而不择方法。现实中存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题海战术、加班补课等现象从管理上看就是如此。而要达到“既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坚持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改革。
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的“双教师授课制”高度稳定了学生的注意,所产生的效果比较具有说服力。我们还不断改进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如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加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指导,开设学习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等,以此提高教与学的效益。现实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能以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去阅读书籍,收集有关资料,掌握最新信息,进行思考和研究,再结合教育实际去运用和完善。
总之,这些都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去指导实践。因此,教育科研推动教学理论、方法和知识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水平,这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三、“全面发展”的保证
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学校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1)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在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能否注意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组织施教,使每个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和才能都得到开发,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能成材”的教育思想,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我们的学生将走向未来,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新的世界。他们不仅将面对“已知”的一切,还应善于面对“未知”和变化万千的世界。他们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而现实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还必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二。
(3)减少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是中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这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呼吁。如何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三。
要解决以上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依靠教育者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的提高,使学校教育在科研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优秀学校的示范方向
列宁认为:教育措施只有在试验之后才可以推广。优秀学校应是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实验学校,它的示范作用不仅在其目标显示上,还应重在体现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判断是否是示范学校,关键是教育活动是否科学和具有实效,而科学与实效的教育改革,肯定来自于教育科研的结果。示范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应是其教育科研的开展程度和教育者科研意识程度。
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教师具备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仅仅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是不够的。优秀教师的特质之一,就在于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途径,不满足自身积累和借鉴别人的经验,而是通过研究,找出规律,得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因为自身积累只能依靠自身长期的实践体会,这样做往往速度慢,效益低。而借鉴别人的经验不进行科学的研究消化,也常会学其形,而无其神,效果不大,甚至落个“东施效颦”。教育实践证明,只有教育科研才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可靠保证。有些学校的领导不重视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不要搞什么花架子”,这个看法是不妥的。教师具有学校教育科研的最有利地位,取得科研成果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转变为教育活动并产生效益。中学教育研究需要专家指导,教师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只会写论文,不会教书”的现象,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结果,这不仅不是科研的必然,而恰恰相反——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因为学校的教育科研的鲜明特征是实践性与实效性。
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展示了教育科研兴教的榜样,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通过科研创办晓庄师范,走出教书育人的革新之路。我校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行学校教师、外聘专家和教育行政领导“三结合”的教育科研体制,从实际出发立项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是学校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王 莉 (成都十二中)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是学校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过程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学习与实践的连结则依赖于科研。逻辑性、想像力、创造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这几种能力对教师来讲具有决定意义。通过科研的管理和实践来培养教师的上述能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学校领导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掌握信息、分析典型、更新观念,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了素质和工作水平;教师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探讨规律,撰写论文,特别是承担教育实验,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又回到实践中去运用和完善。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包括教育辅助人员)由于通过专题学习或定向钻研,不断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和提炼,不仅使自己的工作富有特色,而且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也卓有成效,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和实验能力,逐步成为教育家和某个方面的专家。同时,教育工作者在科研中,教育思想与观念也一定能得到更新和升华,而这一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提高教育质量应当通过教学效益来实现。在学校管理中,教育质量的高低通常是以教育各项目标达成程度来衡量。若只注重目标的达成结果(目标管理),而不注重目标的达成过程(过程管理),则很容易造成被评估者为追求可视性结果(目标项目)而不择方法。现实中存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题海战术、加班补课等现象从管理上看就是如此。而要达到“既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坚持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改革。
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的“双教师授课制”高度稳定了学生的注意,所产生的效果比较具有说服力。我们还不断改进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如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加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指导,开设学习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等,以此提高教与学的效益。现实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能以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去阅读书籍,收集有关资料,掌握最新信息,进行思考和研究,再结合教育实际去运用和完善。
总之,这些都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去指导实践。因此,教育科研推动教学理论、方法和知识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水平,这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三、“全面发展”的保证
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学校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1)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在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能否注意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组织施教,使每个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和才能都得到开发,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能成材”的教育思想,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我们的学生将走向未来,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新的世界。他们不仅将面对“已知”的一切,还应善于面对“未知”和变化万千的世界。他们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而现实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还必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二。
(3)减少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是中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这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呼吁。如何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三。
要解决以上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依靠教育者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的提高,使学校教育在科研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优秀学校的示范方向
列宁认为:教育措施只有在试验之后才可以推广。优秀学校应是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实验学校,它的示范作用不仅在其目标显示上,还应重在体现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判断是否是示范学校,关键是教育活动是否科学和具有实效,而科学与实效的教育改革,肯定来自于教育科研的结果。示范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应是其教育科研的开展程度和教育者科研意识程度。
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教师具备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仅仅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是不够的。优秀教师的特质之一,就在于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途径,不满足自身积累和借鉴别人的经验,而是通过研究,找出规律,得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因为自身积累只能依靠自身长期的实践体会,这样做往往速度慢,效益低。而借鉴别人的经验不进行科学的研究消化,也常会学其形,而无其神,效果不大,甚至落个“东施效颦”。教育实践证明,只有教育科研才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可靠保证。有些学校的领导不重视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不要搞什么花架子”,这个看法是不妥的。教师具有学校教育科研的最有利地位,取得科研成果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转变为教育活动并产生效益。中学教育研究需要专家指导,教师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只会写论文,不会教书”的现象,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结果,这不仅不是科研的必然,而恰恰相反——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因为学校的教育科研的鲜明特征是实践性与实效性。
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展示了教育科研兴教的榜样,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通过科研创办晓庄师范,走出教书育人的革新之路。我校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行学校教师、外聘专家和教育行政领导“三结合”的教育科研体制,从实际出发立项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是学校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王 莉 (成都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