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全面掌握其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适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才能正确使用与管理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我们根据长期的课题实践研究和理论总结,提出了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七条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
其一,测评工具的选择上要有科学性。我们要选择那些标准化心理测验,这种测验必须具备统一的内容、施测程序、评分方法及常模资料,且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那些在一般杂志或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其二,施测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由于各种测验都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适用于特定场合与范围,施测时必须严格遵守。
其三,对建档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或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地描述,要以科学、慎重的态度来解释,并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建议。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系统地、多方面地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其一,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即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本身要有系统性,要将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进去,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二,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要前后一致。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定期进行。也就是说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追踪研究,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变化规律,使建立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能系统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正处在迅速成长的时期,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要坚持动态性原则。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学生当前的心理事实,又要以中肯的、友好的态度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既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注意到青少年心理的可塑性;既要在一个时间横断面上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性质与状态,又要善于在时间延续线上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力水平。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要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个性、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进行施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建议。
其三,对于学生某一时期所表现的出某些心理问题,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波动或暂时性的轻微失调,教师切忌机械套用某种诊断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标签式归类,而应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
其四,我们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善于预测和发现那些刚刚出现并大有发展前途的好品格,以便创造条件使其发展。
四、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
其一,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常规搜集是指依据资料搜集的计划、方案、程序,定时地搜集规定内容的资料,它是学生资料搜集的主要形式,能保证资料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随机搜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随时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它能够搜集那些偶然性、突发性且有意义的资料,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机智。
其二,要把定量搜集和定性搜集相结合。在搜集资料时既要注重采用一些科学化的量表、测验和问卷等搜集量化资料,也要重视对各种事件的描述性记录,如搜集学生行为观察记录、学生轶事、学生自述或心理作业等非量化资料。此外,在搜集学生有关资料时,除注意客观描述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外,对于行为次数、频率也应注意记录。
五、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应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看作是教书育人整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从教育和预防的角度去开展这项工作,要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一,应把建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起来,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教师不应只满足于简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及心理障碍,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譬如一个学生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力为中等水平(总分),其中言语分测验成绩较差,操作分测验成绩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与授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这个学生智力结构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这个学生今后的智力训练提出要求或建议。
其二,在建立和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如在进行施测时,不能夸大测验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的紧张、恐惧等;或者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对有智力落后、心理障碍、个性品质较差等情况的学生另眼相看,甚至直接将结果告诉其本人及家长等等。
六、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做到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告知他人,这是建档工作的道德性准则。
其一,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不能给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或其他人阅读或评价。如果他们确实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或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则必须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向他们讲清楚使用原则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政治档案,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它不能作为学生品行评定的依据,不能作为学生的终生档案放进人事档案材料。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学生所欲了解的具体心理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告知学生,使得学生解除顾虑。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的保密也应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另外,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可以突破保密性原则: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最大可能加以挽救;二是对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倾向的人员,为免于使他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
七、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
其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筛选的标准应是:学生心理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该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显著性程度。
其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及途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建档。第一类是以发展性为目标,借助一些简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测自评,达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具体资料可由学生自己保存;第二类是以教育为目标,借助一些调查问卷和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特点,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此类测验多属于筛查性质的团体测验;第三类是以诊治为目标,对于那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就要采用诊断性量表或其他专业量表进行测评,此类测评要求较高,应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施测,且应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妥善保管。
其三,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从我国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选用团体测验,选用那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经过短期培训即能掌握操作技巧的测验。
以上各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不要片面运用某一原则,而忽视其他原则,必须综合地运用,以发挥其整体作用。 (方双虎 郑青山)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
其一,测评工具的选择上要有科学性。我们要选择那些标准化心理测验,这种测验必须具备统一的内容、施测程序、评分方法及常模资料,且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那些在一般杂志或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其二,施测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由于各种测验都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适用于特定场合与范围,施测时必须严格遵守。
其三,对建档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或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地描述,要以科学、慎重的态度来解释,并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建议。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系统地、多方面地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其一,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即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本身要有系统性,要将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进去,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二,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要前后一致。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定期进行。也就是说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追踪研究,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变化规律,使建立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能系统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正处在迅速成长的时期,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要坚持动态性原则。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学生当前的心理事实,又要以中肯的、友好的态度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既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注意到青少年心理的可塑性;既要在一个时间横断面上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性质与状态,又要善于在时间延续线上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力水平。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要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个性、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进行施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建议。
其三,对于学生某一时期所表现的出某些心理问题,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波动或暂时性的轻微失调,教师切忌机械套用某种诊断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标签式归类,而应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
其四,我们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善于预测和发现那些刚刚出现并大有发展前途的好品格,以便创造条件使其发展。
四、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
其一,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常规搜集是指依据资料搜集的计划、方案、程序,定时地搜集规定内容的资料,它是学生资料搜集的主要形式,能保证资料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随机搜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随时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它能够搜集那些偶然性、突发性且有意义的资料,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机智。
其二,要把定量搜集和定性搜集相结合。在搜集资料时既要注重采用一些科学化的量表、测验和问卷等搜集量化资料,也要重视对各种事件的描述性记录,如搜集学生行为观察记录、学生轶事、学生自述或心理作业等非量化资料。此外,在搜集学生有关资料时,除注意客观描述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外,对于行为次数、频率也应注意记录。
五、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应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看作是教书育人整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从教育和预防的角度去开展这项工作,要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一,应把建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起来,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教师不应只满足于简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及心理障碍,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譬如一个学生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力为中等水平(总分),其中言语分测验成绩较差,操作分测验成绩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与授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这个学生智力结构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这个学生今后的智力训练提出要求或建议。
其二,在建立和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如在进行施测时,不能夸大测验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的紧张、恐惧等;或者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对有智力落后、心理障碍、个性品质较差等情况的学生另眼相看,甚至直接将结果告诉其本人及家长等等。
六、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做到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告知他人,这是建档工作的道德性准则。
其一,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不能给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或其他人阅读或评价。如果他们确实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或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则必须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向他们讲清楚使用原则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政治档案,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它不能作为学生品行评定的依据,不能作为学生的终生档案放进人事档案材料。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学生所欲了解的具体心理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告知学生,使得学生解除顾虑。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的保密也应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另外,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可以突破保密性原则: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最大可能加以挽救;二是对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倾向的人员,为免于使他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
七、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
其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筛选的标准应是:学生心理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该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显著性程度。
其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及途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建档。第一类是以发展性为目标,借助一些简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测自评,达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具体资料可由学生自己保存;第二类是以教育为目标,借助一些调查问卷和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特点,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此类测验多属于筛查性质的团体测验;第三类是以诊治为目标,对于那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就要采用诊断性量表或其他专业量表进行测评,此类测评要求较高,应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施测,且应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妥善保管。
其三,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从我国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选用团体测验,选用那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经过短期培训即能掌握操作技巧的测验。
以上各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不要片面运用某一原则,而忽视其他原则,必须综合地运用,以发挥其整体作用。 (方双虎 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