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380
第二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6期
     解。在面谈中,咨询人员要学会倾听,给来访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叙述自己所碰到的问题和困扰,让他感到对方的耐心和对自己的尊重。

    (三)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是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据(包括智力、能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参考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学生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弥补不足之处。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件很严肃的工作,要求建档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对建档对象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遵循心理诊断和心理测量的有关原则,如学生心理档案不许扩散,不许滥用,不得侵犯个人隐私,更不可作为用来批评、衡量学生的依据。

    心理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来定,比较常用的内容有:气质、个性、智力、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识、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选择好档案内容后,很重要的是要实施,要保证实施过程的标准化。最后,要用好档案,使用规范化。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用的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和测验法等。测验法采用的应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需要创设某种特定情境和题材,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如对一些攻击性强的学生,让他们扮演挨打者,让他们体验被人欺负的滋味儿,从而减少其欺负弱小同学的行为。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角色扮演中主要担当组织者,主要任务是安排角色扮演者和剧情等。

    (五)班级、小组讨论

    采用这种方法是组织小组或全班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讨论中教师担任主持人的角色,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明辨事理,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和主题。

    (六)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最终才能达到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2002年1月~12月师资培训讲座纲目及刊登期数的说明请参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1月刊P33页。读者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与本栏目编辑联系,联系方式见版权页。)

    栏目编辑/王 莉 (林初锐 俞国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