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365
第二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6期
     第四讲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本身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源,不管采用何种教育途径和方法,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所有学校应遵循的一点,就是要创设一个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使中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具有安全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促进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除了学校的物质环境要干净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环境。其中,人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中小学生得到受尊重的感觉,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赖感;而师生关系紧张的中小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校产生恐惧感。

    创设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环境,就是要使每个中小学生在学习中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创设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是要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无论是各方面表现都优秀的学生,还是某方面处境不利的学生,都需要这样的环境;创设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转变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中小学生优劣的传统观念,把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以自身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学生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只有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提供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中的常规工作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之上的,不仅要面对已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对广大正常学生,它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与学校团队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等。

    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能够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及时觉察自身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自身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选修课这种形式的热情较高。从目前不少学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心理健康选修课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应注意,开设心理健康课不能流于形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占用太多的正常教学时间,更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学科的教学,不能让心理健康选修课成为加重中小学生负担的又一砝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中小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巧妙地利用提问、讨论、小组学习等形式,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一些操作性的学科中同样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物理、化学的演示实验中,学生的动手实验中,可以安排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等。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心理气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境,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教学、对待学生。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竞赛、班际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渗透到团队活动中,如有的学校利用团队的电视台、通讯社和其他宣传工具,如板报、广播等,采用专栏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等。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发展性和补救性两种类型。发展性的个别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为了使不同特点的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而进行的个别心理辅导。补救性的个别心理辅导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由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一种助人活动。

    补救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首先是心理诊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收集学生本人及其心理问题的有关资料,然后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判断学生存在问题的类型、性质和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辅导目标;第二阶段是辅导的实施阶段,先选择适合双方条件,又有成功可能性的解决方案,然后按方案对学生实施帮助;最后是检查和巩固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咨询和辅导人员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必须受过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训练,懂得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

    四、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谈话法

    谈话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要求教师通过谈话,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谈话法是一种需要进行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一种专业技能。谈话可以是个别的咨询面谈,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常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咨询中。

    (二)咨询面谈

    咨询面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学生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咨询面谈首先要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与来访学生建立恰当的关系,使他们感到安全、可信、可靠、受尊重和被理 (林初锐 俞国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