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00358
崇尚意志的男孩儿(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7期
     定。我想起了我的督导老师的话: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他自己。于是,我说:“是的,我不了解你的全部,也不能有效地干预你。而且,我也明白,能帮助你的就是你自己,我会努力试着去更好地理解你。”

    后来的几次咨询,他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内心世界时开时合。有时谈话稍多些,就说自己强迫思维的苗头又出来了。

    我与他的父母见面后,他突然告诉我:“师生不是医患关系。”

    过几天,我约他父母来访。他父母说:“他从小就爱学习,上小学时最怕的事就是不让他上学;他特喜欢看书、买书,只要放学回家晚了,准能在书摊上找到他。初中后他学习特别刻苦,同学说他下课也不出去玩,在家常看书到深夜。不知怎的,初二之后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了,作业也不做。夜里睡觉很机警,大人悄悄过去,他就能听见。初二那个冬天、春天一直睡不着觉,衣服也不脱,就照神经衰弱给他治疗。这些年看过许多医生,拿来的药不管多苦,他都不折不扣地吃下。能进重点高中是全家的希望和骄傲,谁知才上了两个月就上不成了。近几次咨询回家,他脸上有了笑容,有时还开玩笑。这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知道吃饭重要,一天咨询完回家,中午、晚上两次说饿,这是很久以来没有过的事。”

    我告诉他父母,心理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持久性,需要家人用极大的耐心,帮他一起渡过难关,要给他理解,给他信心。

    再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他的情况有所好转,还带来了初中时的日记。他说他父母的来访使他明白了自己是父母交给老师的一个学生,师生不是医患关系,他减弱了阻抗,开始谈自己。

    他终于大彻大悟地对我说:“我想我若不正视自己的过去就永远无法站起来。”

    “我一直比较喜欢思考沉重的东西。有句话说:语言的天才却不爱说话。我觉得很像我。初一时我读完了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后来,我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很吃力,找不到读武侠小说的那种痛快。但我觉得罗曼·罗兰的作品就像一首交响乐一样雄浑。我认为好的作品就应当像一条河,能成为一个整体而又不断地变化。我也读过《西方艺术史》之类的书,很难懂,却非常吸引我。我喜欢尼采自诩为太阳的那份狂热,也喜欢凡高的怪画和西方跳现代舞的那些狂人。我都觉得他们有一种超前的敏锐。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不接受他们,但若干年后,人们会承认他们的价值。我常以这些人自比,也很自然地走向孤独。我愿与人交往若即若离,距离和残缺就是一种美。”他侃侃而谈。

    我说:“你真像一个艺术评论家,读那么多书,又有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又不禁疑问:他为什么要在这些深刻作品的困难阅读和沉重思考中去寻找一种价值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呢?

    他继续谈自己:“初中写作业,常有这样一种模式:不想学习,讨厌作业,然后找到一种动力,再次奋起。初二时的一节语文课上,突然觉得一切都没意思。接下来的一节数学考试,有一种非常强迫、非常困难的感觉,特别是选择题,简直无法确定答案。后来就觉得干什么事都有一种难确定的感觉。有一次放学回家,站在一个岔路口,好长时间想不出该走哪条路。再后来,就强迫自己数东西,见了整齐的东西就想数。还有一次在老家远远地看着我婶婶在井边挑水,就有一种想把她推下去的冲动,我自己感到恐怖极了。”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草木皆兵,似乎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我回应道。

    “一点不错,就是那种感觉。上了高中后就更加厌学,一到学校门口两腿就沉沉的,到了教室里,头就发紧,想呕吐。我特恨什么‘坚持就是胜利’的鬼话。我已没有任何力量去坚持,只是‘废人’一样地面对死亡而已。我都快绝望了。”他说着说着失声哭起来,边哭边说:“这些年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没有一个人!他们都说我没病,就是懒……”他越哭越伤心。过了好久,他才说,他已有好几年不哭了。

    “语言有时是骗人的,许多名言的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我用平和的语气说。

    “你说得太对了!可我却曾那么地坚信那些名言。”他用自己惨痛的经历明白了这些道理,此后他开始逆反。“我再也不稀罕那些破烂‘第一’。我愿和学习差的同学在一起。上课故意做小动作让老师抓住,到教室外罚站、挨训,我觉得我需要用这种形象来证明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刚开始来做咨询,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孙悟空,咨询师应是如来佛,可你好像没有如来佛的威力,所以我不信任你。但几次咨询下来,我改变了对你的看法,你对我的理解、耐心、宽容和接纳都是我从未遇到过的,这就是以柔克刚吧?”

    我笑了笑,说:“你把自己比作孙悟空非常有意思,你怎么评价自己呢?”

    “老子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我却常在自负与自卑间徘徊,而做不到自知。我似乎总生活在错觉中,比如我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许多人却夸我这好那好;我自以为非常刚毅,却又是如此脆弱;我坚信意志的力量,却又发现意志的软弱,进而对意志完全否定;我认为为了‘大事业’可以压抑各种欲求,却又发现自己对各种欲求是如此渴望。”

    “这不是错觉而是现实,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正是因为那些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看问题方式,导致了人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其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本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你说得太好了,以前我就总是追求完美。电影《鸦片战争》中有一句话:一个民族只有真正站起来后,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我想我若不正视自己的过去就永远无法站起来。我想我该正视自己的过去了。”

    “说得好!但生活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一次次纯理性的思考中找到,而是拿自己生命中每一段行程去回答,希望你能从单纯的理性思辨中走向真实的生活。”我乘胜追击。

    以后他开始在家主动做饭、洗衣、外出购物,并找到了存在的真实感。他说干完活有了一种真正的疲劳感,而不是以往烦躁不安的那种疲劳。他说自己终日麻木的大脑像一块冰已开始融化。过了两周,他告诉我,那天哭过之后强迫感觉、强迫思维有所减轻,但那种强迫的感觉仍存在,只是已影响甚微。我便鼓励他有点不舒服不必在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一切会慢慢好起来。又过了几天,他打电话告诉我说,早晨醒来,他突然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而以往的睡与醒是没有明显区分的,总是一片混沌。

    他的突然变化使我迷惑不解,在绕了一大圈子后,他嗫嚅地说:“你说中了……是后者……”

    一个月后,他再来咨询,精神状态又不太好。他说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到希望。我说:“近两个月的咨询你的变化是明显的,要完全恢复还需要时间。”他一听就生气地说:“好了又怎样,不好又怎样,一切都无所谓。”他又开始沉湎于消沉、无力感、无意义感中不能自拔了。最后他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今天的惨局?

    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可他突然又追究自己的病因,我感觉有些意外,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呢?我说:“我们的分析是据你所述,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我就不知道了。”

    他诡秘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说:“还有件事我不知是不是原因。”

    “说说看!”我鼓励道。

    “不好说!”他拒绝了。

    “那我猜猜吧,中学生的难言之隐,不是情感问题就可能是生理问题了。”我说。

    沉默了一段时间,他嗫嚅地说:“你说中了……是后者……但让我再考虑考虑,明天再决定是否说出来。”我告诉他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性无知导致了很多悲剧,我还告诉他我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推动青春期教育活动。临走,我送他一盒青春期教育磁带。

    第二天,他又来了,在绕了一大堆弯子之后,开始谈起了他十岁时的性经历。那时他家中拥挤,小姨在他家住,和他一个床两头睡。在某一天晚上,他抚摸着小姨的脚产生了性兴奋。后来就常常这样做,他觉得很紧张,渐渐懂事后,他就怕小姨被他“这样”后会怀孕,于是责骂自己是个坏蛋。再后来就形成了习惯性性自慰,他越控制,越严重,为此焦虑万分。他努力用学习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在学习累的时候,他更渴望用性自慰来发泄沉重的心理压力,过后却更加焦虑,就这样恶性循环。于是他开始自虐,晚上不让自己睡觉,不脱衣服,把手用布条缠起来……整日像贼一样活着,就怕别人看出他的“毛病”。“这些年我真不知自己是怎样活过来的……”说着说着,他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我这才发现他头上有那么多白发。

    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我微笑地看着他上路了。

    接着就是寒假,放假前我告诉他利用这个假期与老同学多交往。年后见面,他带来了一叠与同学聚会的照片,还说假期回家写了对联,走亲访友,大家都说他变了。年后他接了一份家教,做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回农村去调养。一年之后,他给我打电话说要参加高考,正在家复习。7月,他凭良好的智力和学习基础,考上了天津的一所民办大学。2002年寒假回来,他说在大学里成绩还不错,神经类药物一点儿也不用了,也没再做咨询。高考的成功使他走向了广阔的世界。他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完全恢复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他毕竟已上路了。

    栏目编辑/王 莉 (曾 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