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200255
继往开来 与时俱时 大力推进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4)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0期
     心理成长——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探索江苏省沛县教师进修学校干训处 邓庆民

    心理咨询不应以解除当事人痛苦为主要目的,而应努力做到调动当事人自身的积极性,排除消极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实现当事人心理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

    生活中的挫折及悲痛事件虽然是不幸的,但却是当事人成长的机遇。心理咨询可帮助当事人找出与事件所联系的“基点”,顺势达到辅助当事人重树理想、顺利成长的目的。

    当一位满面愁容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向你求询时,你有何想?

    “他真不幸,我得帮帮他!”

    “恭喜,你真走运,又多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不同的想法决定了你不同的着眼点,决决定了你的整个咨询思想,也决定了咨询的不同效果。

    一、解除痛苦不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

    生病了,大家都知道看医生,以解除病痛,恢复健康;心理上有了问题去进行心理咨询,以减轻或解除痛苦。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心理咨询工作者也如是想的话,那就有失偏颇了。

    从传统的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的理论来看,把个体的紊乱、冲突、疾病当作出发点,所确定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和解除紊乱。但他们忽视了一点,病人身上存在的首先不是紊乱,而是被这些紊乱直接或间接困惑着的能力。

    现代心理咨询已注入了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原则。帮助当事人减轻痛苦并不是一个优秀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该努力帮助当事人实现心理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比如,鼓励求询者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增进个体的心理承受力;在分析个案的过程中提高求询者的思考力、创造性和灵活度;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求询者的行为动机和行为能力等等。

    调动当事人自身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状态,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平衡,并实现当事人心理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应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着眼点。

    人本身具有治疗的潜在能力,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看到压力、冲突及危机给当事人带来的紊乱的一面,还应看到人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人还有一种‘‘成长的动力”,这种动力驱动人去努力争取成功。

    人自身的抵抗能力及成长的动力使我们有理由确信:在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努力的情境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也可能导致行为和情绪问题,关键在于当事人的态度及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面对求询者,咨询员应着力转变他们对事件的认知及态度,并以促进来访者心理的成长及能力的发展为目的。

    促进当事人的发展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目标。心理咨询的指向不仅仅是帮助当事人解除痛苦,而且应重在促进他们心理的成长。发展性心理咨询尝试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注重当事人的自我功能和自我观点。强调通过当事人对周围环境,对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了解,以培养更有效率的个人。发展性心理咨询重视个人的成长,尤其是个人对自己和对环境做评价、做决定,另外个人改变的动力与潜能也特别受重视。

    我们有理由认为,当事人是有着无限潜能的有机整体,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被困扰,咨询所要做的就是调动当事人自身的积极因素,让他自己去解除困扰,并在改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二、心理成长的主要思想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事件。对当事人来说,由于认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异及不良认知、情绪的干扰,常会陷入不幸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中,不敢面对现实,更难正视未来,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其实,生活中的挫折及悲痛事件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当事人成长的机遇,面对所发生的事实,找出当事人与事件所联系的“基点”,顺势引导、转移,从而达到重树理想、顺利成长的目的。

    在心理咨询中,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个体潜能的调动,着眼于当事人心理的成长。利用“基点”转化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所谓“基点”,就是在任何事件中都有一个主导事件发生变化的着力点,它是问题发生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它也是帮助当事人寻找希望,重新生活的“支点”。心理咨询就是要赋予“基点”以新的意义。因为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心态、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情绪体验。心理咨询应利用“基点”转化,立足现实,重在引导未来。

    心理成长思想是综合运用心理辅导理论,强调当事人潜能的调动重在人体发展与心理成长,综合名种心理方法、技术(如宣泄、沟通转移分析等)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纳事实

    事实即当事人正受困扰的具体事件、情境等,当其遭遇不幸事件时,往往不愿承认,而是充满幻想,在潜意识中不愿接纳现实而困扰其中,难以自拔。当事人消极情绪很重,处在困苦之中,很难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这一阶段,主要是当事人倾诉、宣泄不良的情绪,咨询者讲清事实,帮助当事人认清问题,接纳现实,这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也是当事人心理成长的开始。

    第二阶段:寻找“基点”

    弄清主导事情变化的着力点,为解决问题找一个“支点”,就如同杠杆一样,轻轻一翘,就可以顺利解决。基点通常就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它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基点,赋予其新的意义,顺势进行转移、引导,帮助当事人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抗原来的消极状态。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当事人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压力,它可能使当事人焦虑不安,难以进取,成为前进的阻力,也可能成为当事人奋进的动力。咨询者要运用一些积极暗示、心理分析技巧,转移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及错误认知。

    第三阶段:心理成长

    问题的解决,痛苦的解除不是最终目的,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当事人认识到这一事件中,由困苦走向愉悦,由悲伤趋于平静,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积极自我战胜了消极自我。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当事人的自我体验与分析,达到顺利成长的目的。

    三、应用举例

    [个案情况]张某,17岁,高二学生,独生女。主诉自己常常想到父亲去世时的情景,在下雨天看到父亲的身影,考试时会感到父亲在拍自己的肩膀……经常处于悲伤之中,学习成绩也大不如前,精神疲惫,对未来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在家中,与母亲相依为命,常常听到母亲躲在被窝里哭泣,家庭气氛一直笼罩着阴影……

    张某正处于“哀痛危机”之中。亲人去世,使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陷入茶饭不思,悲痛欲绝的状态。这本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张某的父亲去世已近三年),则会造成身心的巨大伤害。张某已精神恍惚,甚至出 (吴文菊等)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