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00202
走进单亲家庭学生的心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2期
     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笔者担任初二年级两个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各班都有五六位学生表现异常,他们上课总是盯着课本发愣,像有重重心事,从不举手发言;下课也不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我与班主任沟通后,方知这些学生多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都比较差。班主任还给我看了一些学生的周记、作文,一位女学生因与继母不和,无心学习,流露出想离家出走的念头;另一位女学生在作文中请求老师帮助她排遣父母离异的苦闷;还有几位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我与班主任共同分析后认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因为父母的离异,导致情绪低落抑郁,产生自卑感,如果长期得不到帮助,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

    一、走进学生心里,探求学生心理需求

    《公民在婚姻、家庭的权利》这一课是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重点是从法学理论的角度,阐述公民在婚姻、家庭中应享有的若干权利,包括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抚养、教育权。笔者利用这一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将法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设置了两问。第一问: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未成年人抚养、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的现象?第二问:哪类家庭中未成年人抚养、教育权受到践踏的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列举了他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未成年人抚养、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的事例,并归纳出,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扶养、教育权利受践踏的现象最严重。针对学生归纳出的社会现象,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心理援助活动,布置学生每人写一篇短文,题为:你了解离异家庭的小朋友吗?他们的处境如何,请谈谈你的感受与期望(短文中的人物可用化名)。应该说,这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沉重话题,我担心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不予配合。但是,这些可爱的学生却认真地书写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其亲身体验,陈述了父母离异给他们内心带来的痛苦。

    通过这些事例,我真正理解了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不求上进、学习退步的根源。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原因:第一,父母离异后组成了新的家庭,对子女不尽抚养义务,子女的生活、学习得不到物质保证与精神安慰;第二,继父或继母对继子女的不平等待遇甚至虐待,使继子女的人格得不到尊重;第三,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嫁,父成鳏夫,或酗酒浇愁,或不务正业,子女的被监护权得不到有效落实;第四,继子女对继父或继母持排斥心态,双方关系紧张,继子女产生恐惧心理,思想压力增大。

    从学生的行为表现可知,无论哪种原因,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都经不起父母离异风暴的摧残。当孩子们经受了这摧残的“洗礼”之后,情绪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活泼开朗变得郁郁寡欢,由勤奋好学变得懒惰厌学,由积极向上变得消极低沉。但我也注意到,这些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向老师述说内心的痛苦,一方面说明他们并没有从父母离异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朋友,渴望老师能把他们领出痛苦之源,走向快乐的彼岸。

    为了重新唤起这些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将这些信息及时向两位班主任做了反馈,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班主任建议召开题为“怎样面对挫折”的主题班会。

    二、创设心理沟通环境,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教室的黑板正中,“怎样面对挫折”五个大字赫然醒目。《敢问路在何方》的乐曲终了,主题班会开始。学生们围绕“怎样战胜因父母离异而自卑”的话题,踊跃发言。来自完整家庭的学生在发言中批评了不尽抚养教育义务的父母,陈述了父母对于子女成长的利害关系,列举了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大量事实,并呼唤单亲家庭的同学要鼓起生活的勇气。几位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其亲身经历,描述了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初二(2)班的邢垒说:“自从我的父母离婚以后,刚开始我的学习还可以,但时间一长,总觉得有一种孤独感,没有人来关心我。这种孤独感在我身上不断地扩大,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我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甚至不想上课,有时上课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注意听讲,这种感觉我实在忍受不了。”他发言时,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泪水在他眼里打转。看得出,多数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理解和同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班主任渠淑娥老师安排我作了总结性发言。我在发言中首先讲述了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拿破仑童年丧母、与继母和睦相处、刻苦求学、终成大器的故事,重点突出了三层意思:一是每个人都不可能选择家庭,但必须适应家庭;二是要树立起自信心,把逆境变成顺境。面对挫折,如果继续悲观失望,一生将一事无成,如果将挫折看作一种投资,必将收到不菲的人生回报;三是要学会生存,学会宽容。对继父或继母不仅不能采取排斥的态度,反而应该以包容的心态、真挚的情感,与其和睦相处,如果继续与继父或继母作对,事情将会越来越糟。我鼓励他们在承受挫折中学会宽容与忍耐,掌握与继父或继母实现心理沟通的技巧,并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勤。力所能及的活要多干,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家长;二要诚。待继父或继母要诚实守信,守纪守时,承诺的事情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三要俭。花钱不可大手大脚,吃饭不挑剔,穿衣不讲究;四要尊。待继父或继母要有礼貌,经常主动与继父或继母谈心、沟通,遇事多请教。这些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即在与继父、继母朝夕相处的生活中,要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不断地强化自律、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这次主题班会,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在关系个人发展成败得失的重大问题上,他们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并逐步尝试着矫正各自的行为。黄蕾同学调整了对继母的态度,与继母交往中,嘴甜了,手勤了,主动与继母说一些心里话,表现出对继母的悦纳之情,赢得了继母对她的好感,继母对她的生活与学习由不管不问到逐渐关心起来。夏季来临,继母还主动给她添置了新衣服。黄蕾的心情比原来好了许多,在班级文明建设中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余蓉、邢垒同学从悲观失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由往常的上课心不在焉、一言不发,转变为既能注意听讲,又能大胆发言……

    看到这些学生的变化,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我也深深懂得,教育者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栏目编辑/王 莉 (张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