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00199
如何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处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2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问题行为的获得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只不过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会的。正确行为同样是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并取代错误行为。团体动力学认为,团体的问题可以通过团体来解决,团体有足够的动力来处理自己组员的问题。在现在的心理课堂中,如果能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大大缓解这些学生向问题学生过渡,甚至可以直接扭转他们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习惯,成为健康的、有创造力的、能体验快乐的人。

    我在心理课堂上多次进行过小组教学,处理过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下面我将做一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心理课上,如果从团体辅导的视角来观察每一位组员,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下列七类学生:

    一、攻击者

    可观察的表现:

    在质疑阶段,这类学生较多地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对他人或他人行为进行肆意评价。例如,当听到有一小组取名为“天使古堡”时,他会立刻站起来说:“我觉得你们一点儿也不可爱。”当有一组在第二堂课进行小组自评时,说道:“与第一堂课比,可以说我们在第一堂课犯的是大错误,第二堂课犯的是小错误。我们觉得有很大的进步。”这时,这类学生立刻站起来“质疑”:“你们小组第一堂课犯大错误,第二堂课犯小错误。我觉得你们进步不大。”还有学生说:“我的个人目标就是战胜第二小组。”这些言论都有强烈的火药味,易于激起对方的防卫与反击,破坏课堂中尊重、信任与支持的融洽气氛。

    处理对策:

    1 告诉其正确的行为是什么

    教师可告诉他们,在小组质疑阶段,可以以描述事实的设问句询问探讨,目的是澄清我们的疑问,同时帮助对方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批评他人,更不是“修理”对方。

    例如,“你们自认为小组纪律不错,可在课刚开始时,老师曾因为纪律问题停下课来提醒你们,是吧?”

    “你们认为你们该得优秀的成绩,可你们小组有的同学作业没带来,是吧?”

    2 不给其机会

    如果老师在课堂中观察到每次这个学生的质疑都以非理性的、情绪化方式出现,在下次发言时,不提问他;或者强调“新面孔”原则,让他听听其他人的声音。

    3 给予惩罚

    一是要求他的质疑意见要征求小组其他成员的同意,首先在组内通过。这样,可以约束他的肆意行为。二是如果他的言行造成明显伤害,属违纪行为,要扣分。

    二、退缩者

    可观察的表现:

    在小组没有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时,内向、退缩的学生倾向于责任泛化,把责任推给别人;同时,他害怕自己没有做好而受到责备,在小组建设的初期,有较重的防卫心理;在需要小组采取行动时,一旦被选中,他会脸涨得通红,手伸出去要抓住谁似的。如果大家催逼得紧,他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处理对策:

    1 压力变动力

    如果他被小组选中,大家正等着他发言,他却窘迫得愣在那儿,这时,老师不必替他说些什么,只要告诉他们小组只有3分钟发言时间,时间一过,如果他不发言,算自动放弃,这时,他们小组的学生就会催促:“快点,别浪费大家时间。”这时老师可以说:“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是浪费他们小组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他们小组的学生心里同样很着急,说不定就有“拯救者”出现。组内组外对这个学生造成的压力会迫使他思考并采取行动。即使当时仍是僵局,但他内心却发生着排山倒海的变化。如果课堂整体气氛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一般在下一次活动时,他就有力量站起来表达自己。

    2 强调个人责任

    随着小组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在第4节课老师可要求各组明确个人在组内的分工。只要在团队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他就不可能退缩,无处可以藏身,否则,团队就会对他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

    3 强调“新面孔”原则

    轮流锻炼,保证每个人的权利,不享受这种权利不行。

    三、局外人

    可观察的表现:

    这类学生的行为表现是:不投入、不关注,独缩一隅,想自己的心事,做自己的小动作,或偶尔抬起茫然的眼睛,无目标地东瞧瞧、西望望。小组成员询问他的意见,回答是“随便。”如果在课刚开始时,不处理他们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局外人的角色。

    处理的对策:

    1 调整他的座位,让其坐在同学之间,从空间上保证他融入团体

    2 分配任务给他

    3 建议他行动起来

    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允许新东西进来,让自己体验到快乐。因此,老师不妨激励他投入地试一次,专注地看一次大家的讨论,仔细地听一次他人的发言,大胆地说一次自己的看法,开心地大笑一次。

    四、垄断者

    可观察的表现:

    小组内的一切都由他定夺,他是小组的灵魂人物,但不一定是组长。他性急,反应快,喜欢代人做决定;在小组刚开始时,他可以保证小组迅速完成任务,但时间一长,他个人能力越来越强,抢了其他组员发言的机会,其他组员的参与欲望越来越低。

    处理的对策:

    1 强调组内分工,不逾权

    2 强调新面孔原则

    3 允许尝试,但制止包办

    五、代罪者

    可观察的表现:

    一团和气,嘻嘻哈哈,无明显的荣辱之心,以游戏的心理来上课;别人的错误如果栽在他身上,他不解释,不生气,完全不以为然。

    处理的对策:

    1 坚持谁出错谁负责的原则

    2 强调他对小组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动机,使其学会合作

    3 强调责任到人,每个成员都要找到自己的事情

    六、自命不凡者

    可观察的表现:

    凡事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别人有不同意见,就生气,动辄以撒手不管来威胁他人。

    处理的对策:

    1 告知团队工作的方法——求同存异

    任何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团队要合作完成一件复杂的事情,不必等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为了团队的利益,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只要大多数同意,我们就要执行。否则,事情将会永远被搁置在那儿。

    2 学会倾听

    仔细听听他人的意见,也许是有道理的。

    3 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重要与快乐,使其明白独裁与合作是绝然相反的事

    七、讲故事者

    可观察的表现:

    一开口,洋洋洒洒,抓不住重点,总是超过发言规定时间,或者用华丽的、口号式的辞藻,说一些听起来有道理但抓不住人的废话,听众中很快出现哄笑声。这样的学生,感觉系统封闭,人际敏感性低。

    处理的对策:

    1 强调他是代表小组发言,应事先征求其他组员的意见,这样,能促使他学会多角度地分析事情

    2 规定发言时间与次数

    3 教师给予简化的提示

    例如,你们的论点究竟是什么?有几点?一是?二是?三是?迫使他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境作简单发言。

    心理课是充满各种险情的战场,刚接手心理课的教师总是担心“不良分子”对团体气氛的破坏。其实只要我们睁大眼睛,注意观察,沉着应战,相信“团体的问题可以通过团体来解决”,即善于借小组之力或班级之力,“不良分子”是能转化成“优良品种”的,从而共同推进心理课的深入发展。

    栏目编辑 于 洪 (杨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