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0121
学校心理辅导与多元化教育理念(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2期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既然是一种教育活动,不论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还是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建设,都必然受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支配。因此,首先探讨心理辅导中贯彻何种教育理念,对开展学校心理辅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末,随着素质教育大潮的不断推进,教学中出现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模式,进而总结升华为多种教育理念,这些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相关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引用哲学上一个概念——多元化,称之为多元化教育理念。所谓多元化,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灵活性、多样性。它的核心是民主、自由、开放,张扬着人文主义精神。多元化教育理念涵盖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它主张心理辅导内容丰富多彩,辅导方式灵活多样,辅导过程不拘一格,辅导结果多种多样,辅导手段新颖独特。因此,我们认为 ,确立多元化教育理念是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关键。

    一、多元化教育理念的心理学基础

    把多元化教学理念用之于指导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其必然的心理学基础。

    1多元化教育理念与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83年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他认为“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文化或文化环境的价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提出了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不同的人可能在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有特长 ,而且某些智力还可以在训练中得到加强,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多元化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启示是:

    首先,每个人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心理辅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以丰富多样的辅导内容和辅导形式去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结构与心理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 ,个人的智力、心理要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其发展应以为社会创造有效产品为标准。因而辅导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其自身潜力。

    再次,人的心智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时需多方面的心智,因而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心智,使其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在辅导中不应只关注其心智的某一方面,而应注重学生的多样性。

    2 多元化教育理念与个性理论

    个性是指个体的精神面貌,它是由个体在适应或改变现实环境的活动中由各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性所形成的内部动力系统。个性理论构成了多元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学校心理辅导中的第二个心理学基础。它给我们开展心理辅导带来的启示是:

    第一,个性具有完整性和多样性。个性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要求学校心理辅导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能重蹈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老路,因为它既不符合个性发展的整体性,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第二,个性具有独特性。个体之所以成为其本身,就在于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因此,不论心理辅导的内容还是方式、方法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在某一领域、某 一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展示其个性 。心理辅导工作者要记住: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帮助学生“ 在无数的生活道理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语)。

    第三,个性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作为个性发展的最高形式,其发展程度是个性发展的尺度。要培养和发展个体的创造性,则必须尊重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应实行开放式辅导,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投入实践,在各种交往活动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

    第四,个性的主体性。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是有个性的人。因此,主体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心理辅导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多元化教育理念在学校心理辅导活动中的体现

    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流派呈多样化,在辅导形式上也有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等多种,在学生心理辅导中必须贯彻多元化教育理念。

    发展最为完善,辅导技术最多,同时也最能体现多元化教育理念的个别咨询将不作为我们本次探讨的主要内容。下面主要探讨多元化教育理念与学校心理教育中,另外两个主要教育形式的关系及其表现。

    (一)在心理活动课程中体现多元化教育理念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通过在学生人人参与的共同活动中,教师协助学生不断地在情感体验中经历“ 认知→行动(交往)→再认知→体 验→新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心理适应、矫正过程,从而达到辅导目的的心理辅导课程模式。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群体动力学、心理干预理论以及现代活动课理论为主要依据的新型课程,活动课程能够发挥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群体动力效应。同时,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自己的个性,塑造、发展自我。

    活动课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课内心理辅导活动课,二是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课。课内心理辅导活动课以班级教学为基本形式,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中心环节,以“席地而坐”或“ 圆桌会议”取代“ 秧田式”座位,给每个人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以活动为主,引导学生“ 做中学”、“活动中调整”。课外社会活动实践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体验人生价值,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不断增强自信心,使个人的潜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活动课形式都要体现一定的育人目标,“要努力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积极的、有计划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活的、道德的、认知的、审美的等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同时也要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要继承人类基本的文化成果。在组织和选择内容时,要以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为出发点,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依据,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在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中体现多元化教育理念

    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一主要阵地中,心理健康教育与传授科学知识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一方面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心态的调整,变学生厌学、苦学、恶学为会学、乐学、盼学。从而使心理教育有更广阔的施展天地,也使学科教育更上一层楼。 (易三德)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