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00111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倾向性调查报告(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3期
     一、调查目的

    一是了解高一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们下学期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依据,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为班主任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内心世界,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科学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三是为制订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共506人,其中男生239人,女生267人,收回有效问卷491份。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自己编制的“学生心理倾向性调查表”,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此调查不属于标准化测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问题,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学生心理倾向性调查表”包括四个部分: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调查题目。调查题目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目为多项选择题,共21个题目,每个题目有几个选择项,由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来进行选择,可以有多个选择。其中1~5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6、7、8、19题主要反映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9、10、17、18、20、21题主要反映学生的心理平衡问题;11~16题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第二部分题目主要是了解学生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共23个题目,每个题目分成A、B、C三个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绪状况进行选择。经常有这种情绪体验的就选择“A”,有时有的就选择“B”,没有的就选择“C”。其中1~5题、23题主要反映学生的情绪是否经常具有抑郁性;6~10题主要反映学生情绪是否经常具有焦虑性;11~13题主要反映学生情绪是否经常具有恐惧性;14~16题主要反映学生是否具有强迫性;17~22题主要反映学生情绪是否经常具有不稳定性。当然每一题都不是绝对地反映某一种情绪,而是具有交叉性。如“经常责备自己”既是情绪抑郁的反映,又是强迫性的反映。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原因分析

    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的学生占71.8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认为“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会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因为:“老师可以帮助我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这样会使心灵得到沟通,解除心中不快情绪”、“会使心理负担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自己成长”等等。

    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57.43%)认为“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不会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和经历,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害怕说出自己的心里秘密后被人笑话;二是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有“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愿意向朋友说”,认为“与老师有距离和代沟,难以沟通”,因此“不愿意说出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

    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首先应是“情绪情感的指导”,其次是“交往指导”,再次是“学习指导”。(见表1)

    由此可见,情绪情感问题是困扰高一学生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高中新环境的不适应。进入高中的学生,主要面临三大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学生能否适应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他的情绪状况。比如,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是班上的班干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上高中后不当班干部了或名次有所下降,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忧愁、自卑等不良情绪;还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但又十分渴望友谊,由此感到困惑、茫然,出现孤独感。

    (二)学生对人际交往问题的认识和原因分析

    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主要通过“如何看待友谊”、“如何看待男女同学的交往”、“希望和老师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等几个问题来体现。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79.84%)认为“交朋友十分重要,喜欢与人交往”,这说明学生十分重视友谊,就如有些学生所言:“友谊是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没有朋友就无法生存”等等,这是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动机和交友动机所决定的。有些学生虽然觉得友谊很重要,但由于自己“不善言辞、不擅交友”或“礼貌不够”或“对朋友选择太挑剔”,很难交上朋友;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不必太重视友谊”或“认为没有真正的友谊”;有个别学生对友谊的看法显得与年龄不相符,如有的学生认为“友谊非常必要,甚至不得已,因为人际关系网日后很有用”;还有学生认为“交朋友有利有弊,因为有时候朋友会出卖你”、“友谊很虚伪”等。

    调查表明,82.89%的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交往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男女同学的交往有正确的认识。高中学生较之初中生,认识问题较全面、理智,而且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等社会情感迅速发展,因此,对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

    在“与老师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问题上,64.56%的学生希望老师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17.52%的学生希望老师成为自己的“朋友”,希望老师能“真诚相待,就像父母一样”,希望与老师成为“课下朋友”,希望老师是自己的“人生导师”。这说明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三)学生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 .“每天学习时间太多”,42.16%的学生感到“生活很单调”,38.70%的学生“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2. 34.47%的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信心不足”,2.6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心”。

    产生以上两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许多学生还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还在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因此“感觉很累”;二是有些学生凭兴趣学习,缺乏意志力,“如果所学的知识都明白,就会觉得很充实,很有趣;如果都听不明白,会觉得很累”;三是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造成学习效率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学得“很苦”;四是有些教师留作业较多,使学生“感觉很累、很烦,一见老师就怕提作业”。

    3. 在学习过程中,有67.01%的学生“有时有计划性、目的性”,13.03%的学生“没有计划性、目的性”。

    4. 考试之前,12.83%的学生“感到紧张,有时会失眠”,22.20%的学生“心里感觉很烦躁”。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有:(1)压力过大,自我期望值过高;(2)考前的知识准备情况,“对于感到困难的科目,就紧张;拿手的科目,情绪没有变化”;(3)个人身体状况;(4)自信心不足等等。

    5. 在“你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中,学生的选择情况见表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学习是“ 为了今后个人有很好的发展”的学生居于首位。当然,这一学习动机如果是在“ 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大前提之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学生特别强调:“学习就是为了自己”,“ 为了将来找到好工作,得到好的待遇”,“为了活着,挣钱”。这样的学习动机应当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重视。 (刘慧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