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09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4期
     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虽然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施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则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保证。这是因为学生入校前已经带有社会的色彩,在校学习时,又广泛接受着社会的广泛影响,针对其负面影响带来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从某种程度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有时不及他上学路上10分钟受到的教育效果明显。因此,一个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从人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发生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则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的。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心理健康,反之,则会造成某种危害。

    二是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不良风气会使人们的心理受到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是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导致了大量过量信息的产生,使人们的心理严重超负荷,拥挤使人们更容易争吵、发生矛盾,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也更容易心理紧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作为地区亚文化群体的社区,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阵地,“孟母三迁”的典故,可谓是最好的佐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问:目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答:我认为,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困难是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掌握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由学过专业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承担这一工作。我国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5亿,如果按照美国每4000~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仅中小学就需要50000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照我国目前的状况,即使每个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100年时间内也不能满足目前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更何况因为学校的人员编制、职称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不愿到中小学工作而流失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也为数不少。况且,本科毕业的学生也不能马上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要经过积累3~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才称得上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鉴于上述情形,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尚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大力支持:国家从政策上体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教育工作者、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更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只有多管齐下,一个富有活力、蓬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面才会出现。

    问: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答:对社会而言,会影响社会稳定和进步,影响经济发展和繁荣,进而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而言,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条件。人们要生存,要学习和工作,要成长与发展,不言而喻,就要努力使自己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体健康,一是心理健康,这是“人”字的两大支柱。对个体而言,人格与心智的同步发展,需要个体形成、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否则就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个体。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人们潜在的心理障碍不可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中约有30%的人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只能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完成。目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学习成绩所掩盖,一些“好学生”的内心非常孤独、冷漠,这种人格上的欠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智力发展,但在只追求分数忽视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影响往往表现不出来。在心理学上,这种人群被称为“心理障碍症候群”,一旦有适合的机会和环境,他们潜在的病态就会表现出来。要真正使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健康、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是一门课程,更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生存环境相结合。这里要特别重视“体验”的意义,从一些相关报道的自杀、杀亲以及虐待动物的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的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如自我中心,缺乏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从没有体验过关爱别人等等,这是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原因之一。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尊重生命个体的意识,也没有攻击人或动物的“私人空间”的犯罪感,而且行为完全出于无意识,这说明他的心理极不成熟,与其年龄反差太大,处于“童稚期”。而这些事件本身,再次证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尤其对于压力大、学业重、期望值高的儿童青少年而言。 (心 言)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