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00047
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动起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5期
     心理辅导活动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能称其为活动课,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是活动课顺利进行的第一保证。如何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主动动起来,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注重环境设计,解放学生的空间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行动起来,要求每个小组行动起来,但教室里的一排排课桌椅,限制了学生们活动的空间。活动课不必拘泥于课堂固定座位,可采用“扇面式”、“圆弧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也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就要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做个受大家欢迎的人》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与人相处之道,就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让学生独自去与陌生人交朋友,比一比,看谁交的朋友多?这样的形式,学生倍感新鲜有趣,对于活动主题,也有了更生动形象的体验和感悟。

    二、开放情境,解放学生的嘴巴

    辅导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情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教师才能体会到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因此,在辅导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和有利于沟通的情绪背景,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时间,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通过灵活改变活动方式,提供有利学生发言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

    三、鼓励个性化思维,解放学生的大脑

    教师不仅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个人自由思考的空间,不设置惟一解决问题的模式,要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

    四、发挥表演潜质,解放学生的手和脚

    目前很多学校采用诸如此类的活动流程:“问题设置(或讲故事或读文章)——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似乎学生参与不少,也是以学生的自我认识发言为主,然而这其中有太多的教师代言部分,实际效果并不是想像中的样子。活动的实施其实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并无固定的模式、严格的结构。举一例来说,一位教师在开展《多彩的情绪》的心理辅导活动时,要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性,若用提问的形式:“生活中情绪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吗?”或是“生活中你有过怎样的心情?”这表面也是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但学生的体验不会深。于是,教师在揭示主题后,首先安排了一场情绪表演的游戏,看谁能把下面的内容通过面部表情和适当的手势、动作表演出来。

    (1)自己一张最珍贵的童年照片丢失了。(伤心)

    (2)一道难题经过刻苦钻研终于解出来了。(高兴)

    (3)一天早上,发现课桌椅全不见了。(惊讶)

    (4)你看见小明的文具盒里的文具撒落了一地,正帮他捡时,小明冲你大喊:“你碰的,你赔!”你有口难辩。(生气)

    (5)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获得28块金牌。(激动)

    (6) 小英请你到她家看刚买的最新式电脑。(羡慕)

    (7)背诵课文的作业你没完成,上课时老师检查,目光正投向你。(惭愧)

    (8)深夜,你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街上。(害怕)

    八个小组在认真阅读签上的内容后进行讨论准备,选派一个人上台表演,台下的同学猜表演的是什么。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表演者,接着又让学生动手来完成“情绪画像”。

    从上面的八个签中选出三至六个,然后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表情,把它们画在白纸上,并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演和画像,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情绪,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课堂活动中,尽量少用讲授课中的问答形式,可将问题融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

    以上虽然强调活动课无固定模式,但实施起来一定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动学生组建自愿组合的异质活动小组,还要组织好课,保证学生活而不乱,有所收获。 (顾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