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00014
农村教师在新课改中面临适应性问题的挑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7期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它对课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等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在过去已经习惯并行之有效的做法作了重新的考虑,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了大胆革新,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由于外在和内在的种种特殊原因,难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外在行为上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心理上的矛盾,产生适应性心理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1.认知适应问题 面临认知适应问题的教师有以下显性表现:一是偏执,中年教师出现这类问题者居多。他们曾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由于每次教改成效甚微,使得他们不再相信教育革新了,认为教育的成败最终还是以学生的成绩定论。按照这种定势,他们认为新课改和以前几次变革同出一辙,最终还得归结到学业成绩上,于是产生抵触心理,不能认同新的思想,语言较偏激。二是怀疑,这类心理青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学习积极性较高,有创新的勇气和胆量,但对于新课改,他们的长辈们大多抱排斥态度,使他们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避免失败的本能使得他们面对新课改产生看一步再说的犹豫心态。三是冷漠,这类心态在老年教师中居多。他们年近退休,对新课改不闻不问。教师的这种认识水平,显然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不适应的。这类问题不解决,不但会对新课改的顺利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而且会增加教师的不适应感,引发焦虑等心理问题。

    2.能力适应问题 教师在能力方面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的适应上。在新课改中,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转变:第一,由注重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新理念,为学生健康发展而教;第二,由依靠强制、强迫学生听话转向依靠生动性和有趣性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由注重口头传授转向注重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提供适当帮助;第四,由直接给予知识、结论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情;第五,由无生命的知识传授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培养的全面教学;第六,由习惯于指责学生转向多反省自己;第七,由模仿、机械式的教学转向创新式教学;第八,由智力的单元培养转向多元智力的开发,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农村,由于教师编制较紧,课务较多,在教学上无暇研究,大多数教师还是传统教学的追随者,在教学方式上很难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自身教学能力与新课改不适应会加剧教师的危急感,如果外部条件不能满足他们提高教学能力的要求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3.师生交往适应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它要求教师从权威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弯下腰来与学生说话,过去的“一言堂”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多言堂所取代,学生有权利向教师提问和责难。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做一个权威管理者,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这些教师在思想上不愿接受“师生平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教师难以适应,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时地压制学生好动的天性,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久而久之会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4.评价方式的适应问题 新的学生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成长记录、测验与考试、答辩、阶段性作业、集体评议等;评价的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更注重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态度。在农村,教师的评价水平不高,一时间很难适应新的评价制度。

    二、如何解决农村教师在新课改中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认知、能力、师生交往、评价等适应性问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改中适应性问题的四种表现。这些适应性问题是在新旧观念碰撞中产生的,若对适应性问题不加重视,随着失调程度的加深,对新课改的副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为了预防这类心理问题的出现和加深,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心理潜能,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新课改的大气候 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都能领会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营造新课改的环境。

    2.广泛学习,提高教师需要层次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直接责任人,学校要提供时间、地点、教材,鼓励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交往观,并通过教育和激励,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需要层次。

    3.广泛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农村教师课堂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自我反省能力,使教育能均衡发展。

    4.广泛实践,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影响很大。学校和社会要专门开辟教师活动的场所,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合作、协调、交往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为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打好基础。 (刘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