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95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9期
     这就是教育艺术,陶先生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让这个学生心悦诚服。而我们有些老师是简单粗暴,除体罚变相体罚外,现在是动辄罚钱,迟到了罚钱,打架了罚钱,分数考低了也罚钱。这是不懂得教育艺术的表现。

    应重视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加强尊重生命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热爱生命的意识,让他们懂得,没有生命,其他任何事情都谈不上。现在有些孩子,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受不了,动辄就想自杀,今后怎样去面对更多的挑战。所以提倡在中小学开展磨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个人并不赞同人为地给学生制造逆境、制造挫折的做法,因为在人的发展道路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要做的,是及时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

    “ 应试教育”把学生束缚死了,教死了,教刻板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教育应当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为愉快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成功教育是一种很合理很有益的教育探索。因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很合理,也很符合学习者的意愿。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成功的能力,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儿童少年的信心,为他们的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成功教育除了要重视智力方面的因素之外,尤其应重视情感、意志、道德、品质方面的因素。情感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种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教育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以情感人,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活泼地发展的目的。

    心理素质的培养,承受能力的提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做法:我曾经要求在小学生中提倡知心姐姐讲的三句话:一句话是“太好啦”。培养教育孩子碰到挫折时有一种良好的心态,遇到问题,要从好的角度去想一想。第二句话让小孩子讲“我能行”。现在小孩子什么事都说“我不行”。要培养孩子对自己有信心的心理。现在一脱口就说“我不行”,将来遇到大事也会老是说“我不行”。第三句话是“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助你吧。”要知道,关心他人是为人民服务的起点。所以,我认为这三句话非常好。

    心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没有主动发展,就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主动发展,才能让孩子将来有创造性。只有孩子有创造性,培养的人才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够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全面发展,多向成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社会本身是多样的,让学生主动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要义。

    总之,中小学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方法,在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和教育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记者: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柳斌:当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教会他们做人,还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最后一点很值得重视,尤其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孩子幼小,当然需要保护,正因为如此,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是过度保护。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怕饿着,怕累着;但应当保护的,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保护。哪些方面应当给予必要保护,哪些方面不应过度保护,这是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问题,更是家长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其实磕磕碰碰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营养素”,在这方面过度保护,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在另一方面,社会保护、文化保护、心理健康保护意识又需要加强。在防止影视及网络的负面影响、防止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方面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当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前几年出现了孩子杀死亲生母亲的案例。孩子是非常好的孩子,母亲也是非常好的母亲,为什么会在他们之间出现一些恶性案件呢?我认为关键是缺少沟通。我们要提倡沟通,有了沟通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才有友谊与合作。对未成年人要广开诉说之门,不能让孩子诉说无门。教师要为学生,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种诉说有理、诉说有门、诉说有望的环境。在这方面老师做得少,家长也做得少。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这对于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重要。对学生要宽容。我们要提倡、鼓励这种做法。

    记者:您对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评价?

    柳斌:我讲三句话,第一句话,进步十分明显。第二句话,普及仍很不够。第三句话,观念还需加强。我一直比较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也掌握一些情况。我觉得,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步很快,发展势头很好,但还不太平衡。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很扎实,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也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实际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校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写入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已经十年了,教育部也为此颁发了两个文件,2002年8月又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项工作本应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高度重视,但事实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认为还要注意抓普及,大力推广好的经验,提高人们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记者:请您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些期望。

    柳斌: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希望你们这本杂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要扎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当中,要帮助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千万不要把它引向学术化、学科化的方向,千万不要用考试的办法把它引向又一重应试之门。希望能够广泛地总结各地的成功的经验,加强案例教育,这样对教师会有启发、有帮助。我们不是不要理论,而是要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要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的国情。

    记者: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意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办好。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转达给广大教育工作者。谢谢! (众 心)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