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962
我爱折纸(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9期
     折纸是传统的儿童游艺,它通过变换不同的折叠方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动物及几何形体,折纸成品或抽象或具体,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折纸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启发想像力、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增添生活情趣,颇受孩子们的欢迎。笔者尝试将折纸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收益不小。

    一、折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

    当学生听到要把折纸游艺活动融入到美术课中一起上时,反应都非常热烈、积极,个个流露出了难以表达的兴奋。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在课堂上经常坐不住、喜欢活动的学生,他们连手都不举,径直站起来就说:“老师,现在就开始教我们折纸吧!”有的学生干脆马上折了只千纸鹤递给老师,并说:“老师,我会,瞧,我折的千纸鹤不错吧!送给你!”还有些学生在大声叫喊着:“老师,要买什么样的纸啊?”“老师,你快点说啊……”此外,那些平时并不很喜欢画画或是不擅长画画的学生也露出了非常感兴趣的神情,课堂上一片欢腾的景象。从此,每周逢上美术课,学生们都自觉带来了许多事先准备好的尺寸不一的正方形纸片,有的是无用的商品广告纸,有的是已用过的练习簿纸。在听课时更是不用老师嘱咐就会睁大双眼凝视着老师折纸的示范动作,生怕某一个折法没看仔细。轮到学生折的时候,他们对折纸的感觉很好,动作灵巧。当学生快要折好时,课堂里常常会发出大家的呼喊声:“老师,瞧我折得对吗?”当学生自己亲手制作完成折纸作品时,无不欢快喜悦,老师也为之动容,默默地对自己说:“课上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也上来了!”

    分析

    客观地说,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心理,使每位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也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个个心情愉快。正如折纸课上学生们所说的:“我们喜爱折纸是因为它带给我们快乐。”因为学生有了这种喜好的情绪,便对学习的对象产生了热情,从而能够用心去掌握,肯花费心思和时间。譬如,要折成一个多角的球体要用上15张正方形纸片,制作步骤和组合方法都比较复杂,时间上也需半小时才能完成,但学生们仍然会耐心地把它折成。借用钟同学在折纸小结中的话做个总结:“作品的好坏关键在于我们上课是否认真听、认真看。一旦掌握了要领,做起来就会很容易。折纸的过程培养了我们的耐心,帮助我们提高了修养,也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思考

    传统的教育方法历来是课程、教材主宰课堂,而学生只有捧着书本、跟着教师的执教棒“舞蹈”的份儿。这种要学生单纯适应教材的做法,从根本上说还是较为落后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上表现为学生永远是被动的。现在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就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理学中的“感觉综合训练”恰恰是能让学生玩得开心、玩得放松,而且能够在玩中长智,在玩中做文章,使他们从兴趣中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由审美积淀为高尚情操,从而升华为完美的人格。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开始就应尽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并将这种情境贯穿于课程的始终,这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两方面的改进:一是要调整教育的具体步骤,使之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使教材得以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有艺高胆大的本事。二是要改进教材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包括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通过这两方面的改进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折纸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

    在每次的折纸教学中,教师都力图激发并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为此,教师采取了一些教学措施,首先是“一次教学法”,即对于每种折法只教一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聚精会神,而且要能够立即学以致用。但由于每个人接受、理解并运用知识的速度不同,出现了某些同学立即会折,而另一些同学尚未学会的现象。例如,A同学心灵手巧,一眨眼的工夫就能折出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品,他折完后把自己的作品作为样品,然后教给其他同学。B同学动手能力较差,刚开始折纸时一直不得要领,从A同学那儿学会了鸟胚型折法后成功地制作了自己的作品,他非常高兴,一扫之前缺乏自信的沮丧情绪,不仅非常感谢A同学的帮助,还眉飞色舞地向后排的同学炫耀自己的成品。而A同学在看到B同学的作品后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这类情形在折纸课上时常可见。

    为了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教师还引入了课堂竞赛的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十人左右,各组成员互相合作,发挥大家的想像力和团队精神,把各自做好的成品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作品,并在组间竞赛,看哪组速度最快,成品最有创意、质量最高。每次竞赛,整个教室都沉浸在热烈而又充满团结合作的氛围之中。各组想方设法,以本组手最巧的同学做领头羊,一帮二,二帮四,大家协作完成,有时甚至出现多人帮一人的情景,直到顺利完成组合作品,一旦作品完成,无论是否取得名次,全组同学都会兴奋地高呼“Yeah”,同时高举胜利的手势,这种欢快的气氛深深感染着教师。通过这种教法,教师自身也感到了有说不出的高兴,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乐趣。

    分析

    爱心、互相帮助,这是人的本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本性,其次是要结合教材内容去推进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全班学生或小组中各成员共同进步。

    学生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差异,如果不改善课堂氛围等外界因素,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究竟如何缩小这种差异呢?教师引导、大力提倡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团队的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合作不仅能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尊重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尊心。学生们普遍反映,团队合作折纸不仅能培养自己耐心,更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善良、大方的人,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思考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间都不存在人际关系,学习是个人主义的,也就是学生自顾自地学习,学生之间没有学习上的交流,教师也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二期课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进行课题研究,并通过这种研究创设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通过学生间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进行情感的交融,以便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交际能力的锻炼融为一体,同时把积极的相互依存和个人的责任感高度地统一起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地将“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加以要求和提倡:“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为此,我们必须把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并不断研究这种合作学习给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带来的作用。

    三、折纸锻炼了一批小干部

    案例

    各班的中队干部们在中队主席的带领下,在老师的协助下,组织全班同学针对折纸课开展讨论与准备,并汇聚他们自身的智慧、能力,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郑金保)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