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9934
关注老区农村青年教师从业心态(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0期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校长要使我们的青年教师真正明确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意识到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不仅决定着我国将来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教师应当爱国敬业、志存高远、开明开放、胸襟广阔,以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社会舆论应引导人们进行正确、客观的比较,全面地看问题,自觉地摆正个体、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需要是一个人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行动积极性的原动力。因此,恰当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1. 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比较重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满足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要满足教师合理的物质需要,首先要解决教师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的问题,使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价值相适应。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切实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正常水平及时足额发放,从而消除教师“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促使教师向更高层次的需要迈进。

    2. 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而不大起激发人积极性的作用,只有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如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等)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因而,要以很高的热情来激发和满足教师的创造需要和成就需要,但同时不能把创造需要及成就需要和相应的物质需要对立起来,否则,创造需要、成就需要也将落空。

    (四)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

    宏观上,国家应建立教育筹款拨款制度。应加大政府投入,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并超过4%。同时,政府应按当地中小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核算,合理确定政府和学生家庭双方应负的经济责任。在教育系统中重视竞争机制的建立,在加强政府对教育宏观管理的同时,逐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建立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设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对老区农村的学校,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和城市采取同一种政策和管理措施,甚至在许多方面(评职称,评先进)城市更优越于农村,这必然挫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而在管理措施上,只是采取简单的行政命令,加剧了青年教师的逆反心理。管理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因而,在需要的满足上,对老区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倾斜政策,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例如,在职称、调资和公费医疗等方面,应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困难,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青年教师能扎根于老区农村的教育事业。

    老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支稳定的、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稳定青年教师,使他们安心从教,这是关系到老区农村建设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在这方面单靠老区人民薄弱的经济力量是办不到的,还有赖于国家的高度重视。 (肖风山)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