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868
辽宁省阜新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2期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推进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遵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我们在“辽宁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11月,对阜新市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阜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思路。

    一、调查目的

    一是了解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在全市全面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二是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逐步增强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意识,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三是为制定我市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选择42所学校,所抽学校原则上是“好、中、差”(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各方面素质等方面来衡量)各占1/3,而且这些学校基本涵盖了阜新市的两县五区,城区、县乡农村兼顾,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

    我们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状况、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项因素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八因素标准分和为测量总分,总分的临界点为64分。心理健康的学生,无一因素超过8分,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至少有一因素超过8分。

    表1:阜新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表2: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3:不同年级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4: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布状况

    四、调查结果

    1.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总体中72.1%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从小学生焦虑总分平均值(43.41)来看,未超出正常的焦虑水平,所以调查的总体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群体;调查总体中27.98%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29%的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2.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其他年级,四年级与其他年级相比略差些。

    3.从表3可以看出,小学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而六年级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二年级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特别显著。

    4.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及冲动倾向上,而学校及教师常常担心的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学习焦虑的检出率,只占学生总体的3.22%,比率非常低。

    五、简要分析和几点建议

    (一)简要分析

    1.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阜新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这主要是由于:

    (1)我市教育主管部门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了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注重育人为本及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

    (2)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重视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并把教师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3)社会及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重视也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我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身体症状(10.63%)、恐怖倾向(9.17%)、对人焦虑(7.38%)、冲动倾向(7.03%)四个方面。身体症状突出的是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些身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胸闷、头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肌肉松弛、尿频甚至小便失禁等。这是急性焦虑状态的生理反应,出现这种急剧焦虑状态时,孩子表现出极度不安、恐惧和难受。

    导致上述这些焦虑、恐惧和冲动倾向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与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教养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直接相关。比如,幼年时期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溺爱和过分地限制孩子天然的探索行为,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家长、教师常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淘气”、“捣乱”和“不听话”行为;家长和教师一贯对孩子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已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形成伴随恐怖不安的焦虑性心境;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或对孩子要求不一致,使孩子常常陷入矛盾和担忧的情绪之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责任心过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也是造成恐惧、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孩子办事特别认真,特别对老师交给的工作,常常记在心里,反复思考,生怕有负于老师的希望;有的孩子过分关注自己在老师、班级中的地位,希望自己样样都优秀,并且要永远优秀,事事强于别人。为了争取这一“处处领先”的地位,平时在每件事上都过分认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不但使自己产生焦虑情绪,而且容易陷入习惯性的紧张焦虑状态。

    (2)调查结果表明小学四年级学生较其他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学四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自我关注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心理成熟度又不及五六年级学生,所以较容易发现自身内在的矛盾与困扰,但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低,容易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人格要从已建立的初步秩序和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以使其人格结构重新组合,建立更高一级的秩序和结构。小学四、五年级正处于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引导不当,便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不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某些家长素质较差,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或有矛盾,盲目对孩子抱过高的期望,不能给孩子具体可行的帮助指导或行为楷模,只会盲目指责孩子的学习成绩等等。

    (二)几点建议

    1.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应深入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高认识,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通过行政措施和科研课题研究等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结合这项调查结果,阜新市教育局有关科室召开专门会议通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年培养规划,并决定通过年度专项检查的方式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设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方法和技术。

    4.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融于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有条件的中小学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矫正。

    6.建立建全家长学校,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辅导家长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使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基本的教育、矫正方法和技巧。 (任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