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864
家教,父母莫扮“红白脸”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2期
     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

    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非常成功,非常默契,殊不知,这种家教分工并不科学,往往利少弊多:

    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享有较高威信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惩一纵,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红脸”在家时,他会安分守纪,乖巧得很,而一旦只有“白脸”在家,他则会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使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不同脸谱的人,甚至因为逃避责罚或迎合表扬而隐瞒过失,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做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如果父母的态度和意见总是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是非不清,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白脸”纵容孩子“娇”上添“骄”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避免使事情陷入僵局,但时间长了,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在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之后,他们并未吸取教训,而是“心中有数”,有恃无恐,从而“娇”上添“骄”。

    “红脸”滋长孩子的逆反心理 充当“红脸”的一方因为知道有“白脸”在后面等着“灭火”,因而常不问清红皂白就大发雷霆、乱作决定,尽情发挥却不计后果,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而孩子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因为过度责罚而使孩子胆小怕事是我们不希望的;而由于惩罚过度而使孩子形成和强化逆反心理更不是我们的初衷。因此,唱“红脸”的一方一定要掌握言行的分寸,以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影响教育的时效和效果 “红白脸家教”模式的前提是教育孩子时双方都在场,而孩子犯错误却常常是突发的,做得突然忘得也快,这就需要父母在他们“出事”的当时就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后如何改正?适时的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改错率较高。相反,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唱“白脸”的不管不问或管不了,等到唱“红脸”的回来再“旧话重提”,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在唱“红脸”的面前学会抵赖,给教育增加难度。

    从实际看,父母在家教中的分工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是对孩子的善良欺骗。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大多并不知识这一“内幕”,他们只能从表象上看出父母之间的不和,看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协调,长此以往,他们极容易被误导,从而走上歧路。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王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