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9828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2期
     (续上期)

    五、“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实施步骤

    (一)“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外聘专家举办理论讲座,本校专职心理学教师主讲。

    2.经费落实:由学校提供专家、顾问的讲课费用,学:员学习资料费用,培训设施添置费用和外出参观交流活动费用。

    3.设施完善:

    (1)场地要求:可以容纳30人左右充分活动的大房间,内铺有地板和大地毯,适量的抱枕、坐垫;

    (2)电器设备:有冷暖空调,可以变换的灯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像录放设备;

    (4)活动道具:用于书面活动的文具、游戏器材等。

    4.终期评价:

    在每期“工作坊”结束时,均有一次“精彩回放”,学员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回顾小结,评出“最佳参与者”、“最佳合作者”和“最具幽默者”等,由校长颁发“最佳单项奖”,区教师进修学院发给学员“结业证书”和“学分证明”。

    (二)“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具体操作

    1.招收学员:心理辅导中心在校园网上发布“教师成长工作坊”某一主题开班信息,将“工作坊”主题、目的、内容、形式、地点、名额及主讲教师安民告示,并实行网上报名。考虑场地的限制,每期一般不超过30人。培训时间一般是每周三晚上6:00-9:00。

    2.专题工作坊的目标与活动

    主题思想贯穿在大量的趣味性团体活动中,活动起到了吸引参与、引发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的作用。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集体分享、教师点评,使学员获得感悟和内省。

    主题之一;“教师健康自我形象工作坊”

    目标:(1)团体成员之间的彼此相识,开放自己、认识他人、接纳他人;

    (2)教师角色与自我形象重新定位;

    (3)教师健康自我形象的认同(自信、开放、友善、乐观、宽容、幽默)。

    活动形式:

    “刮大风”——通过换位子,消除原有小团体的干扰,使学员尽快融人新团体。

    “个人名片”——介绍自己,把自己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团体成员,并了解其他成员的信息。

    “画自画像”——通过画自己,发现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

    “对不起,我错了……”——体验面对错误,当众勇敢承认时的心理感受。

    主题之二;“教师生涯探索工作坊”

    目标:(1)了解教师生涯发展的几个阶段;

    (2)探索个人价值观,增进自我了解;

    (3)提高自我探索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

    活动形式:

    “留舍我的最爱……”——通过对生活中认为最重要的五件东西(如金钱、荣誉、财富、亲情、健康、书籍等)的留舍,了解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

    “生命的蜘蛛网”——寻找生活中的支持系统。

    “解开心结”——明白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对自己有信心、信任他人是十分重要。

    “精神拍卖会”——模拟竞拍,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他人的价值观。

    画“人生曲线”——探索自己的人生,体会人生千差万别,增进对他人的理解。

    主题之三:“师生沟通艺术工作坊”

    目标:(1)学会有效聆听,体验宽容和接纳;

    (2)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增进观察学生情绪的敏感性;

    (3)学习接纳与欣赏身边的同事、学生;

    (4)了解多种沟通方式,增进师生良性互动,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活动形式:

    “于无声处……”——在安静的房间里闭上眼睛,平稳呼吸,感受环境中传来的声音,体验聆听。

    “我说你剪……”——每人一张纸,一把剪刀,按主持教师的指令操作,最后得到的结果每个人都不一样,体验只有双向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图形的完美搭配”——给出十种图案,每一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两两搭配,请大家谈谈各自的理由。听听他人的意见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手搀小手”——两人一组,一人扮成人直立行走,另一人扮孩子蹲着行走,两人一起去校园散步,轮流体验成人与孩子眼中的世界。

    “请跟我来……”——两人为一组,一位“盲人”,另一位做“拐棍”,体验助人和被助的经历。

    主题之四:“班级活动设计工作坊”

    目标:(1)在团体活动中观察“领袖人物”和“离群孤雁”;

    (2)设计“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的游戏;

    (3)培养班级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

    (4)提高班级活动设计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活动形式:

    “汪洋中一叶小舟”——取一小块木板,让六七个人同时站上去,看如何合作成功。

    “圈的魅力”——利用“呼拉圈”分别设计出双人钻圈、小组套圈、团体转圈等多种竞争合作游戏。

    “一双灵巧的手”——你的左手和我的右手组成一双手,利用这双手完成削苹果、剪窗花等活动,体验沟通与合作。

    “塔中情”——在不许用语言交流的条件下,利用一堆废报纸或一把牛奶吸管,在20-25分钟内完成建一座塔的任务,并给塔取名。体验在团体活动中服从、主导、配合等多种角色。

    “变形虫”——将参加游戏的多人(以五六个人为宜)蒙上眼睛,发给一根六七米长的绳子,按要求完成“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等多种形状的变化,以用时最少、形状规则为胜。体验沟通与合作、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主题之五;“学科心理指导管理工作坊”

    目标:(1)认识学生学习行为模式;

    (2)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3)开发思维、更新教育理念。

    活动方式:

    “无穷的变幻”——通过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百花园”——通过对各种花的了解分析,看每个学生是否也存在亮色。 ,“沙漏”——观察沙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时间管理。

    “献宝”——通过小组集思广益,提出最佳的教与学方法,调动学生与教师两个学习积极性。

    主题之六:“野外拓展训练工作坊”

    目标:(1)培养大胆自信、机智勇敢的品质;

    (2)面对艰难、惊险体验同伴的信任和团队合作;

    (3)挑战自我。

    活动方式:

    “勇敢者之路”——体验前进路途中的艰难险阻。 “穿越电网”——合作取胜。

    “蜘蛛侠”——体验机智、灵活、大胆。

    “齐心协力走”——体验协调与协作。

    (三)成效反馈

    1.成员分析

    班主任占55%,中层干部占10%,学科教师占35%。

    30岁以下占53%,30-40岁占30%,40岁以上占 17%。

    初级职称占55%,中级职称占28%,高级职称占 14%,特级教师占3%。

    男教师占30%,女教师占70%。

    理科教师占46%,文科教师占54%。

    从参加成员的情况分析看出,不论性别差异、年龄大小、教龄长短、职称高低还是学科不同,“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适合每一位教师。

    2.学员心得摘要

    我带着几分疑惑、几分激动、几许期待,走进了心理培训室。出乎意料的是课堂里没有椅子,没有桌子,所有的人都坐在地板上,四周摆放着鲜花,还有隐隐环绕的音乐。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轻松。此后,每一次课我都提前进教室,只为多一分“享受”。

    以前我一直以为要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一般是通过找学生谈话或家访的方式。通过这次“工作坊”学习,发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可以借助“游戏”,通过游戏这个中介,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真实的喜怒哀乐,也显现出存在的问题。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满足平时无法满足的欲望,宣泄出被压抑的情感,揭开人格的面具,使自己变得真 实、豁达,进而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每一次课准时地像一个学生那样虔诚前往,每一次课的欢笑与感动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写进了记忆中,这是一次及时的心灵润滑或者说是一种心情的梳理,坦诚地面对同事、面对自己,反思早巳存在却从未触及的感受,在分享别人时分享自己,在为他人分忧时为自己消愁,它使工作更真实、感触更丰富。

    大家来自不同的教研组,有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气质的差异,在活动中“你方唱罢,我登场”,时有幽默智慧的火花闪现,让人开怀,亦有恬静婉约的表达,让人深思。不知不觉中,那些阅历丰富而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心地带,相信所有的学员都与我一样在观察、体验中,对比、反思中领悟到教与学的真谛,缓释了教学工作中的压力,这也可以说是学员之间的“生生互动”吧。

    心理游戏“冲出重围”,大部分学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里面进去三个人,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冲出这个圈。第一轮的人,采用“拼死硬冲”的方法,结果圈太紧而无法冲出。第二轮的人,以分散大家注意力,找薄弱环节,朝不同方向冲出去。结果两人成功,一人失败。第三轮的人,采用“挠痒”的方法击溃围圈,迅速突围成功。第三种方法,冲出的速度最快,因为他们找到了人的弱点,以此战胜了对手。

    游戏给我的启发是,对待有困难的事情,要想解决它,不要一味地蛮干,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就要调整心态,换一种思维去解决问题,诸如,以智取胜 (挠痒法),借助他人力量取胜(分散冲击法)等等。这样解决问题,不致于使自己陷于僵局,而更便于灵活操作,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未完待续)

    (本文获“健康杯”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

    编辑/何 妍 (杨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