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9827
替父母失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2期
     在咨询工作中,我感觉到家庭治疗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咨询技术,能够比较好地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家庭的成长规律与家庭成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家庭心理咨询技术可以用在一些短程心理咨询中。 一、担心失眠的男孩 在今年的4月中旬,一个小学五年级男孩的妈妈来到心理辅导中心,着急地说道:“我的孩子这两周总睡不好,总是担心自己睡不着,每天睡觉都要花很长时间,还说睡不着时心跳很快。今天他跟我说,他受不了了,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到医院后,医生作了必要的检查,说什么问题都没有,建议我们去看心理医生。听说你们学校有心理老师,我想先跟你们谈一谈,看这孩子是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 一个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孩子,他为什么会生病呢,一定有比生病更让他难受的事情。这是家庭治疗理论中常见的一种假设,即一个病人的“症状具有功能的作用”。换一句话说,得病是有好处的,因为生病能帮助当事人缓解来自内心的冲突或改善他与环境的关系。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一个生病的孩子,往往是一个问题家庭的“替罪羔羊”,孩子是在为家庭生病。这也是家庭治疗理论的一个假设,即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出现了问题,背后往往有一个出了问题的系统(家庭)。因此,脱离了系统 (家庭)的其他成分(成员),就不可能对某一单独成分(成员)进行充分了解;对家庭各个成员的逐一了解也并不等于对家庭整体功能的了解。我建议男孩的妈妈:“如果你先生有空,最好把他也一起叫上,你们一家人都来,我有些问题想问问他爸爸。” 邀请一个家庭,再现他们的互动,了解他们的家庭规则和互动模式,才有可能更好地了解这个孩子生病的原因。当然,这些都是假设,一个孩子生病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孩子生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学校、班级出了问题,也包括孩子自身的一些因素,比如认知偏差等。 二、和爸爸一起睡,才安全 一天后,这一家人来到了辅导中心。初次见面我看不出这个男孩有什么特别之处。他面带笑容,大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显得非常活泼可爱,他的眼睛在父母间来回地移动,留意着父母的一举一动。 “听说你最近睡得不太好,怎么不好了?” “总是担心睡不着,在床上要躺很长时间。”男孩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一个人睡不着,通常要等很长时间,大概11点半左右才能睡着。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然后悄悄地起来,看他们睡着了没有。如果他们睡了,我就想办法让自己睡,比如打拳,我想,如果累了,就会睡着,但是,打拳后反而更清醒了。我也用过其他的方法,比如数数、数绵羊……没用。再后来,我就去敲他们的门。”男孩很详细地解释了他睡不着时的情况。

    “如果实在睡不着,我就把爸爸叫起来,让他到我房间里来睡。跟妈妈睡也可以。”

    妈妈接着补充说:“他睡不着就来叫你,我怕他万一第二天起不来,影响学习,想到这些就只好牵就他。”对此,妈妈显得无可奈何。

    “总觉得跟爸爸睡比较安全。”男孩接着解释道。过了一会儿,他又觉得理由不太充分,又补充道:“我睡的房子很吵,都12点了街上还有人叫卖东西,很烦的……”

    男孩还没有说完,爸爸解释道:“其实两间房子都临大街,我们睡的房间也不安静。”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两周多的时间,以前怎么就可以睡得着呢?他什么时候睡得好呢?” (“差异性提问”可以突出孩子自身的资源,同时让家庭成员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是可以控制的。)

    “寒假,在他爷爷家,就睡得特别好,每天早上要睡到9点多才起来。”爸爸说。

    “在他爷爷奶奶家,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当然睡得着了。”从语气上来看,妈妈对爷爷奶奶的放纵有点不满。

    家庭治疗理论强调要“资源取向”,咨询师应站在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当事人的“症状”,去“扰动”家庭中固有的规则。我看着男孩说:“睡得少是好事啊,睡不着可以起来看书,这样看书的时间还多一些,不是更好吗?”

    “妈妈不许,她说一个好孩子,就要按时睡觉。”男孩指着妈妈说。

    爸爸抢着说: “他妈妈给规定的,每天10点钟就要睡。”

    男孩打断爸爸的话,指着爸爸说:“他就睡得很晚,还说自己的睡眠很少,常常打电脑打得很晚……”男孩好像找到了一个同盟伙伴,很得意。

    通过讨论睡不着这件事,一家人就这样在我的面前把在家庭的互动模式呈现出来了。这正是我想要了解的,即透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来看清他们的家庭规则:男孩跟爸爸要亲近一些,妈妈是家庭规则的制定者,在家里有比较高的地位;爸爸和男孩对妈妈的控制都心有不甘,爸爸可以“忍辱负重”,男孩却成了父子俩的代言人。 三、看守父母,守住自己安全的港湾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全家人都会共同守护这些秘密。从睡眠问题我发现了这个家庭的一个秘密:即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 “你在家里是谁管你呢?”我问。 男孩指着他的妈妈说:“她管我的学习。”接着又指着他的爸爸说:“他管我的习惯。”

    “这个他倒总结得很准确,以前是他爸爸管他的学习,但是他爸爸的脾气急,很不耐心,动不动就骂他。后来我就管他的学习,他爸爸管他的习惯。”妈妈有点诧异地解释道。

    “管习惯也很难,做个事情喊很多次他都不听。”妈妈看着爸爸,失望的表情表露无遗。

    “你还不是一样,叫他做个作业,老师说让他仔细仔细,你也说了多少次了,他听了没有,还不是没有听……”爸爸听到妈妈对自己的批评,有些不满,反驳道。男孩此时没有再说话,只在一旁小心地听着。

    相互指责已经开始,父母除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分歧之外,在其他问题上是不是也要争吵呢?孩子在成长中的不安全感往往来自对父母的婚姻的担心,而父母婚姻出现问题往往从争吵开始。 “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你的学习争吵呢?”我问。

    “知道,我还知道他们的秘密呢!”男孩有点得意地对我说,同时又有点调皮地看着他妈妈笑。

    “我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是他们两个的秘密。我要问问他们。”男孩接着说道。

    然后他小声地问了妈妈,那神态更像是请示,从中也能够看出他妈妈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在得到妈妈的首肯后,他说:“我知道他们有私房钱!还知道他们把私房钱放在什么地方。”男孩特意把“私房钱”三个字说得很重,一边说一边看着他爸爸。

    这一信息证实了我的假设,男孩对父母的争吵感到很不安。他睡不着觉,就是想看守父母的婚姻,守住自己安全的港湾。

    说完这些后,男孩就想跑出去,但被我拦住了。我再问他问题,他不再回答,站起来走到爸爸的背后。

    “看来,你们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好像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我将这个发现做了一个总结。这时爸爸不想让男孩听到我们之间的对话,于是对他说:“你出去玩一会儿……”男孩站在门口,却不肯离开。

    “看来孩子很在意你们之间的关系,父母关系的变化孩子们会注意到的。”我说。接下来我把男孩叫进来,男孩进来后靠在妈妈身边。

    接着,我指导他们做了一个游戏——给家庭成员做一个比喻。目的还是探索家庭成员的关系。男孩说:“爸爸就像老黄牛,在家里不停地做做做;妈妈就像水,工资不停地涨涨涨;我就像小白兔。”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很快就结束了这次咨询,我在最后总结道:“小孩子担心睡不着,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妈妈说一个好孩子就要按时睡觉,他担心自己做不到,会让妈妈失望;第二是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当父母的关系好了以后,孩子的问题可能也就解决了;第三,可能小孩子就是睡得少,当他困的时候再让他睡可能会更好一些。”这对夫妇都是很聪明的人,这些话对他们已经足够了。

    咨询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男孩的妈妈打来电话,说男孩的睡眠正常了,他们的关系也在调整中。 四、扰动——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

    此个案的咨询目标是“扰动”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或观念。在咨询过程中,我通过运用一系列咨询技术,呈现了各个家庭成员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使不同的、多样化的信息在家庭成员中传递。通过产生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影响家庭系统原有的平衡与稳定,使其有可能向新的平衡发展。

    有意思的是,在咨询过程中让小孩给家庭成员做比喻。家长反映这个活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些很出乎意料的东西。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澄清家庭成员关系的方法,也很容易让家长接受。

    总的来说,咨询的技术并不是僵化的,为了达到“扰动”的目的,我们可以灵活地选用各种方法帮助来访的家庭看清他们在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作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十二中) (黄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