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771
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沟通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5期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涉足了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一次偶然的教学,让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尝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滋味。那是一节习作指导课,我指导学生写作《XXX,我想对你说》。

    课前,我在备课时考虑的都是有关文章选材、立意与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想的是如何让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可在课堂教学中,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们都是在倾诉自己的心理感受,宜泄自己的积怨。有的学生涉及到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有的学生痛斥班干部的虚伪行为,还有的学生在诉说教师待人如何不公……看到这些,我决定把事先准备的教学设计抛于脑后,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们个个不吐不快,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习作也声情并茂篇文章一种情思,一篇文章一种感受。事后,我想:原来小学语文课也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看你是否抓住了教学契机。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心理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另一类是感情因素,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进两大心理因素的协调进行。另有研究证明,愉快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轻松的心情,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

    1.把幽默、微笑带进课堂

    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个个正襟危坐,教师摆出一副不可侵犯的面孔,师与生是对立面。这样的课堂何谈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语文教学的真谛是对话,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是对话,就是一种交往,就意味着平等。因此教师应抛开“教师至上”的观念的束缚,抛开功利心,怀揣平常心,真诚面对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把幽默、微笑带进课堂。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那就是一种神奇,学生妙语连珠,师生关系融洽,平等交流。能有这种创造,我想于老师的那张慈祥的笑脸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于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功不可没。2.把信任、理解投向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会信任与理解每一位学生。

    3.寻求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真情中沟通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想:这个建议不仅仅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还告诉了我们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情感熏陶还是思想启迪,抑或审美乐趣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在各种活动中,(如在课外活动中、表演中、交际中、朗读中、写作中等)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 (刘志亮 刘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