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753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双全互动”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5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三大办学特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一。在探索特色教育、形成学校品牌的工作实践中,我校向科研要质量,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班主任全员投身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全互动”之路,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内因启动策略研究——“双全互动”试点启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校的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学生中存在的诸多学习、行为偏差等问题,大多数并非思想道德意识问题,而是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而致,是属于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靠说教是难以奏效的,于是“教育爱”作为一种理念和一种方法被提了出来。1997至1998年间,双全互动试点首先在我校初一年级全体班主任中确立。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我们确立了《内因启动策略研究》的课题。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全员参加了学校心理健康校本培训,认真汲取并实施了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们纷纷与那些不遵守纪律、不尊重他人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交朋友,结成“父子(女)对”、“母子(女)对”,用“教育爱”去包容学生身上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每周举办一次专题心理辅导活动课,每周进行一次 “父母子女”交流……这一切都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活动中,每一位班主任都把转化一个困难学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看得同样重要。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全体班主任协作互动,以“教育爱”去理解、指导、疏导学生,师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在实践中创设了“微笑教育策略”、“捕捉闪光点策略”、“启发醒悟策略”、“扶植起步策略”、“巩固进步策略”等转化困难学生的有效策略,形成了以“原驱动力”、“外化动力”、“内在动力”、“助推动力”与“持恒动力”为框架的转化困难学生的动力系统。“内因启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班主任的“双全互动”,不仅有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为德育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双全互动”全面铺开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唤起了中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人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而学校的心理辅导网络及仅有的几个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根本无法满足几十个班级、各个年龄段众多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更难以实现对全体学生开展系统的预防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班主任全员投入,就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杯水车薪的困境。我们在《内因启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效果的激励下,尝试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规范中。1999年至2001年,全校55位班主任全员参与《班主任实施心理辅导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探索。班主任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通过关心需要、美化环境、指导调适、广、泛宣传、有效激励等方法,营建校内班内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班主任主动“干预”学生的心理需要,传承、移植、自创了有效的心理辅导途径和方法,现举例如下。

    1.专题引领

    青少年喜欢活动、喜欢交流、喜欢展现自己,我校班主任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系统的“专题引领”活动,例如:预备年级的“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初一年级的“进取心理培养”,初二年级的“性健康教育”,初三年级的“直面升学”,高一年级的“健康人生目标的建立”,高二年级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高三年级的“成人意识培养”等。在专题活动中,班主任运用主题导向法、共振内化法、示范激情法、情景育人法、目标奋进法等进行专题引领,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时空,搭建成长发展的舞台,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适时引导

    班主任一改以往“盛气凌人”、“一本正经”的面孔,放下架子与学生广交朋友,五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并以自身良好的素质感染学生。“心理换位,尊重理解”、“温暖动情,爱的教育”、“自我宣泄,疏导调适”、“支持鼓励,内因启动”、“肢体语言,言语暗示”……这种种被学生认可和欢迎的辅导技巧,让学生感受到了良好的氛围和真挚的情意,让学生学会了归因分析、自我调适、客观评价等技巧,将正确的行为认知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

    3.心灵对白

    班主任借助“书面”的形式,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灵交流,避免了有限时空的局限。每周随笔、心灵联系册、悄悄话、电子邮件、心理网页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心灵轨迹”、“深情激励的载体”、“心声的回想”、“心底的语音”、“知心话网上说”、“内心独白”等多类笔谈中,班主任用笔找到了师生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避免了接受耳提面命式教育的局促与尴尬。

    “专题引领”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学会了自助,“心灵对白”给学生添加了心理营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班主任全员参与,共同分析,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师师互动,促进了我校全体教师教育观的转变和教育方法技能的拓展与更新。

    三、校本课程开发和培训的研究——”双全互动”深入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班主任的观念更新了,工作自觉了,情绪稳定了,我校逐渐形成了参与广泛、形式多变、方法多样、操作灵活,既有针对性,又有实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面对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自2002年始,我校班主任全员参与了“班级心理辅导技术”培训讲习班,并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和校本培训的研究》。我们把培训基地建在了学校,不但从时间上确保培训任务落实,而且从内容上更加贴近本校教师的实际。在培训活动中,在专家与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与实际工作的指导下,引来了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的班主任创设了一种集学习、研究、探讨和分享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小组——“班主任工作坊”。工作坊的主要任务是在整合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由班主任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色课程。班主任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主体,是特色课程的创造者。工作坊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拟定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确立专题,讨论、撰写活动方案,并在各个班级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尝试。2003年我校班主任共开设了47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科学的、由师生和生生互动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心理辅导活动校本特色课程,率先实现了《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03-2005)》中提出的“班主任要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集体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学会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通过心理训练、心理游戏、情感创设等手段,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有益启迪”的工作目标要求。

    学校心理辅导的“双全互动”模式,重在以研究带实践,以实践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班主任的研究水平和整体育人水平。班主任将理念化为实践,实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双全互动”模式还是一种探索,还是一种过程的展示,我们还须不断实验,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学校工作制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 (蒋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