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737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6期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究班结业式上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话。温总理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赋予学生广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构建学生自尊、 自爱、 自信、 自强的人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性善的观点:人性最初是好的,至少是表现为中性的。人在进化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只为人类所独有的潜在的特性,例如: 自尊、合作、友爱的价值观念等。如果一个人能自由地去发挥其本性、去经验事物,就会走向成熟和社会化,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善良的、可信赖的具有建设性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相信人具有巨大的潜能。人有一种内在的“机体智慧”,能对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实现自身潜能的经验进行分辨。这是由机体的内部构成所引导并以复杂的反馈系统为基础的。人天生具有对未来的选择能力,推理和创造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相信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自我实现就是人要竭尽所能地利用和发展自己的天资、能力和潜能,使自己日趋完美。而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些充分发挥了潜力,已经增到或者正在直向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的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创设公平、诚实、挑战性的环境使学生成为富有同情心,有道德感,对新事物敏感,有创造性有发主作风、乐于助人,有自信力,善于独立思考等品质的有我实现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满足学生的高级需要。需要是人内必世界核心的东西,人的一切意志和认识,考都受其统既然以人为本就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相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高级的需要被满足才能使人产生更加深刻的内在幸福和丰富感,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

    心理健康都育要以人为本,就要重视师生关系中的态度和品质。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角色。教师应做到:要对学生做全面的了解;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正的人际关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活动;要善于使学生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等等。 (众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