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695
浅谈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我能行”心理品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8期
     据世界教科文组织教授HARTER等人,2000年对十一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学业能力、体育能力、受同辈喜爱度、身体外貌和品行这五大因素中,最能预测少年儿童自尊水平高低的是身体外貌,即使对四至七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也是如此。这说明中小学生普遍将身体外貌看作是自尊心最重要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而不是过去的学业能力。现在身体尊严被学生视为学习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我对学校体育教学,实现学生“我能行”心理品质有如下认识:

    一、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中寻找“我能行”

    学习技术动作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动作是生活的基础,是手与脑的综合产物,动作能使学生发展智力,增强意志,造就和谐的个性。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玩”,常说“这孩子东跑西跑,不爱学习就爱玩”。实际上,东跑西跑不是玩,是孩子过盛精力无处释放的表现。玩是有目的的,是塑造坚持精神品质的过程。少年儿童先天的动作是杂乱无章的,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把有益的动作组织起来,把有趣的合作组织起来,让学生在集体的状态下对动作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面对由于合作而引发多次动作成功或失败的事情,在这种与同伴的交往中,学生被迫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关心理解他人的心情,否则许多配合性练习或竞赛将会遇到麻烦。为此,在体育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调整自己的言行,否则就很难在同伴中找到有力的合作者,也不能在集体动作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人皆有向上之心,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正是借助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次次的误会、争吵与和好而得到心态的调整和能力的增强,使学生逐渐有了相信自己能化解矛盾的“我能行”心理意识。正是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的机会。

    二、让学生在勤奋中认识“我能行”

    勤奋是学生必须从小培养的一种品质,它是人类最主要的品质之一,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一个人的精力如果不能够使用在有益的方面,就会成为一种破坏的力量,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精力旺盛,这一点就显的更为重要。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精力有益消耗,是培养学生勤奋的途径。只要教师耐心地扶持与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我们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中,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稳定地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动作练习之中,他们一边付出汗水,一边通过活动逐渐学会对自已的对与错、进步与退步作出反思,并不断改进。在勤奋的练习中,学生的技术动作会不断地进步;在成功中,学生会从心底里产生相信自己“我能行”的思维意识。只有体育教学才能给学生提供无数次的、高频率的反思机会,激发培养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勤奋品质。

    三、让学生在肯定中坚信“我能行”

    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学生只有不断得到好评,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人的精神是从那里来的呢?笔者认为,它是从生活实践和体育运动中来。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一旦有了方向,学生就会奋力去争取,努力成为这个项目热切而积极的工作者。为此,学生对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就要经历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每个阶段,哪怕是极其简单的动作,对有些学生来说都要付出汗水和坚强的意志。当某一天,一个文静柔弱的女学生连续把篮球投到篮筐里三次时,她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潜在的英雄意识,不要以为这样的成功只属于乔丹、姚明,实际上它属于每一个赋出努力的人。体育场上冠军是英雄,其他参赛者也是英雄,只是代表的范围不同罢了,它对人心理的鼓舞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体育是培养人精神的摇篮。由于体育教学特殊的组织方式,素质优良的教师根本不会批评学生,既便是学生做出了最失败的体育动作,教师也会用表扬与建议的口吻把意图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期待的力量。我就经常这样对学生说:你腿的动作虽然没做好,但手的动作却非常漂亮,再来试一次;球没投进去,但你身体姿态很优美,下次注意你投篮的手型;这次虽然不行,但老师非常佩服你的勇敢;失败是常事,伤心是没必要的,重要的是你敢再来一次。这些肯定的评价通过心理暗示,可以使学生面对失败保持积极的心态,让他们通过具体反思来改进动作,从而达到改进自我的教育目的。让成功的意识成为学生做事的一种心理习惯,是体育教学特有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成功心态支配下,使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心理都逐渐走向了成熟,这个历程会让学生的心理发生许多变化,使学生与体育动作和体育项目之间建立情感,与同学之间建立友谊,从而使积极的自我意识产生。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他人肯定的快乐与感动,从而坚信“我能行”,为形成终身的积极自我意识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让学生在团队氛围中相信“我能行”

    自制力是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有句话说得好:“那些能够随意支配金钱的人并不是最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能够支配自己的人。”因此,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就是为他们将来生活幸福提供了保证。学生正处在高速成长时期,他们有无尽的精力,如果让它任意发挥,将是很危险的事。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制力的,这是由体育教学内容所决定的。体育教学的组织手段多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出现,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团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此,有的学生会产生喜悦,他为争取胜利会变得更加主动;有的学生会产生沮丧,沮丧的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在主动学生的带动帮助下,为了集体也必须被迫去努力。在个人与集体的磨合中,学生在心理上能学会对参加活动结果偏差进行自我矫正;并能慢慢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把握自已;同时又能学会如何在反复出现的喜怒哀乐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实现目标的策略;最终,学生将在人格上、心理上形成独立、专心、协调和秩序等习性,极大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遵守生活规则和法律秩序奠定了“我能行”的人格心理基础。体育教学有机会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无数次各式各样需要自制力才能完成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我能行”的品质。

    五、让学生在协作中相信别人“我能行”

    我们的社会最缺乏的是道德,而不是知识。教育的目地不仅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高贵的品质。人一生下来就倾向于自私,这种自然倾向可以通过教育来加以纠正,而这种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体育教育。在体育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各类游戏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批评、敌视、恐惧、怜悯、嫉妒、鼓励、容忍和赞扬等事情发生,这些众多的事情给学生提供了广泛思考的源泉,为教师提供了无数个教育契机,这些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在这种相互交流、彼此配合中,学生开始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他们学会了爱人与自爱,也学会了支持、团结、等待、礼貌和问候等社会日常生活规则。让学生从小就知道能为别人着想,富有同情心。一旦学生有了相信别人也能“我能行”的诚信品质,他就不是一个利已主义者。体育教学中的团队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相信他人“我能行”。

    体育是身体与身体的冲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友谊的殿堂,是情感的港湾。体育能让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有激情,具有改变人性的力量。体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品德、健康和才智逐渐完善的过程。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从战略高度、从心理高度、从社会发展高度来重新审视与探究体育教学对未来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影响,以便更加合理地制定青少年“我能行”体育发展战略。 (王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