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603
我不是小偷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2期
     教师要保有一颗冷静的心、理解的心、关爱的人,要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给学生申辩的时间和空间。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快步向一年级一班教室走去。刚到门口,我就听到里边吵成一片:“这支铅笔是我的,我妈新给我买的!”“这块橡皮还写着我的名字呢!你们看……”“我的铅笔刀也在他这里!”“小偷!小偷!”“走!告诉老师去!告诉老师去!”……

    我走进教室,围在一起的学生们立刻吵嚷着给我让出一条道。我走过去,看见白颂歌坐在自己的课桌前,红头涨脸。他的课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一堆文具。我走到他面前,学生们纷纷挤过来指着自己东西进行认证。

    我的气一下子顶到了脑门儿。这阵子,几乎天天有学生闹丢东西,原来都是他偷的!学生们都安静下来,等着看我“如何处理”白颂歌。我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喘着粗气怒视着他。一直低着头的白颂歌忽然抬起头来,迎着我的目光,含着泪大声说:“不是我偷的!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

    我由怒转惊,脱口而出:“不是你偷的?你不是小偷?”“是他偷的!”“他就是小偷!”学生们吵嚷成一团。白颂歌“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声嘶力竭地高喊:“不是我偷的!我不是小偷!”看到白颂歌如此反应,又听到他叫喊时一直把重音放在“偷”字上,仿佛极力强调自己不是“小偷”。我觉得这件事有点儿蹊跷,心里的火气消了大半。我劝开了学生们,说等调查之后再解决这件事,并且强调在解决之前谁也不准随便提起。接着,我让白颂歌先把桌上的东西收拾好。然后,组织同学们开始上课。

    放学以后,我把白颂歌领到学校的小花园。坐在干净的石椅上,闻着周围淡淡的花香,我们开始了以下的交谈。

    “白颂歌,你相信老师吗?”“相信!”白颂歌说着,还使劲儿地点点头。“那你告诉老师,你桌上那些东西是你的吗?”“不是!”他的语气非常肯定。“那这些东西就是同学们的了?”我试探着问。“是的。是他们的。”说着说着,白颂歌忽然激动起来:“可是我没偷!不是我偷的!”他照样把重音放在“偷”字上。我摸摸他的头,示意他安静下来:“你别着急,我们慢慢说,好吗?”“好。”他仰着头,很无辜的样子让我心里有一丝说不出来的感觉:“你能告诉老师,同学们的东西是怎么到你那里去的吗?”他仿佛终于找到了为自己辩解的机会,诚心诚意地说:“是我拿的!不是我偷的!”他的“拿”字比“偷”字说得更重。我恍然大悟——他根本不知道“拿”和“偷”有什么区别。我问他:“那你知道什么叫‘偷’吗?”“‘偷’就是把门弄坏,把柜子弄坏,然后把钱和照相机,还有妈妈的项链偷走。”我忍住笑:“好,你没有‘偷’,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吗?”“别人也拿我的!”我不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我想起他妈妈曾经说过,他的姥姥、舅舅、姨、姑和两个叔叔,好几家子都住在一个小区,十几个孩子经常在一起活动,都调皮得很。我明白了;亲戚们住得近,孩子们来往多,谁随便拿走谁的东西,肯定是常有的事。白颂歌一定是从小养成了见着喜欢的东西就拿走的习惯。

    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庆幸自己没有把一个还不知道何为“偷”的孩子当成“小偷”来处置。我在全班学生面前为他作出解释,请学生们原谅他,并让他把拿来的东西一一送还,向别人承认错误,使他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据为己有。我还特别地给他讲了从小养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与长大成为“小偷”的关系。从此,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下,白颂歌努力克服了自己的坏毛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仅不再随便拿别人东西,就是捡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主动交给老师或失主。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不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有一颗冷静的心、理解的心和关爱的心,要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给学生申辩的时间和空间,以寻求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巧用心灵的伽玛刀,让学生在几近无痛之中改正缺点和不足,变得越来越优秀。 (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