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9582
欣赏中的理性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期
     思考一:欣赏个体的同时,要注重群体的感受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 木桶理论”。一个班级,往往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 短板”,管理者要意识到“ 短板”的价值,学会欣赏“ 短板”的价值,把“ 短板”变成“ 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 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思考二:不随意发挥,建立科学、公平的机制

    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追求一种长期的、内在的功效。“ 小技巧”、“ 脱口秀”虽能取得一时的功效,但相对于教育这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来说,无疑是“ 临渴掘井”。建立健全长期的、科学的、公正的、实用的欣赏机制,才是我们做好“ 欣赏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系统论告诉我们:行为的最大功效,是将行为所要涉及的所有要素纳入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之中,参考各项系数,综合配置所有因素,以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科学高效的平衡机制。

    由此,教师的欣赏行为应避免随意性、临时性和短期功利性。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出欣赏的目的和学生身上值得欣赏的地方,从而建立起适合本班实际的动态评价系统。

    思考三:欣赏学生不要模糊,而是要凸现原则的权威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别人的肯定。一句亲切的话语,能使阴霾的天空云收雨霁,使平淡的日子绚丽缤纷。当然,欣赏和批评要注意掌握火候,注意宽严结合:欣赏要得体,批评要适当;欣赏不忘指出不足,批评不忘给予希望;欣赏以求树立正气,批评不忘以情动人。

    在欣赏学生的时,教师应注意不要制造“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不要因为一味的“ 欣赏”而忽视一些原则性的批评。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他们的行为取向已趋向社会化。那么,道德、法律应是制约和评价他们的标准,校规校纪更应是他们行为的准绳。严肃校规校纪,凸现道德、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保证欣赏取得实实在在的收效。

    思考四:欣赏学生的同时,要注意“欣赏”自身

    心理学家认为:人更喜欢同外向型性格的人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性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性格和形象的塑造。

    气质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如果你的脸上充满真诚,挂满自信,学生就会对你充满信心。激情是一个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投入的一种表露。全国优秀教师于漪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班就是一棵树,每个同学是一片绿叶,我愿提供阳光、水分和养料,使这棵树枝繁叶茂。”

    由此可见,热爱教师的职业,“欣赏”自己职业的崇高,强化自己的人格力量,注重自己内在气质和修养,是教师成功“欣赏”学生的前提。 (宗世勇)